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1-23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蒙古马精神代表了北疆各族人民的优秀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和地方体现,能够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而成为北疆文化的主要精神标识。蒙古马精神的符号意义,来源于蒙古马的自身品质和历史贡献;蒙古马精神的符号价值,体现为增强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蒙古马精神映照了北疆各族人民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忠诚奉献、团结奋斗的历史,契合“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传承和弘扬蒙古马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良好的现实基础。在此底蕴和基础上,以彰显北疆文化精神特质、增强中华民族精神力量为目标,从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契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加强正确宣传、形成各方合力四个方面,提出阐释和弘扬蒙古马精神的路径。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青海民族研究》
摘要:“炉瓶三事"是中华传统香文化中的重要器物,也是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在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炉瓶三事”以感官为媒介,实现了生活仪式、审美范式与精神价值的认同与共享,折射出不同文明体系在生活美学层面的深度对话。在此意义上,文明的对话与交融并不局限于语言、哲学、制度等理性层面的活动,也是富有生活性、情境性,具有美学价值的感官叙事活动,其融汇丰富的历史内涵、情感意象、道德生活,促进了文化认同与文化共享,形成文明在地化重要的动力学机制。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构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是凝聚民族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彰显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对此,需对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基本内涵形成初步认识,通过开展对中华文化符号和民族形象相关的基础研究,从历史脉络和当代实践中提炼形成体系化、代表性的符号、形象。在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传播中需注重应用场景与推广渠道的创新,培育国际视野和时代眼光,在新媒体平台、文化创意产品、国家文化公园等应用场景中有效传播。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构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是凝聚民族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彰显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对此,需对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基本内涵形成初步认识,通过开展对中华文化符号和民族形象相关的基础研究,从历史脉络和当代实践中提炼形成体系化、代表性的符号、形象。在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传播中需注重应用场景与推广渠道的创新,培育国际视野和时代眼光,在新媒体平台、文化创意产品、国家文化公园等应用场景中有效传播。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3-05
摘要:文明的兴起与发展,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应用和改造同步进行。在某种程度上,地理环境塑造并规范了文化和艺术的内在发展秩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存在于特定文化空间,由多种文化要素、不同文化类型及多级子系统所组成的文化资源体系。凭借其地域性、活态性、传承性和民族性,搭建起传递地方性知识与建构文化景观的桥梁。通过挖掘沿黄省区非遗项目中共同承载的文化记忆和视觉符号,有助于从地理空间维度理解中国文化的内聚性,内蒙古的非遗景观也因此得以融入黄河文明的宏伟图谱。其论述过程不仅为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韧性和中华民族内在的统一性提供了新思路,亦为大众对黄河文化圈的理解开辟了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