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15
摘要:新时代中国青年形象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青年位于新的历史方位中的形象表现和形象特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并号召包括新时代中国青年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倾心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缘于历史、现实以及个人的原因,科学勾勒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个人—国家和民族—世界国际”的三维形象,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个人形象、“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弄潮儿”的国家和民族形象以及“增进国家间和平友好薪火相传的生力军和传承者”的世界国际形象。新时代中国青年形象的成功建构得益于科学的方法,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主体,呈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面貌;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历史为载体,引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前进航向;以及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为媒介,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道德修养。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要承担起强国的重任就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为此,要深刻认清增强青年制度自信的重要意义,有效应对和解决影响青年制度自信的内外因素,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增强青年的制度自信,从而引导广大青年坚定信念跟党走,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负韶华,奉献青春力量。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青年运动听党话、跟党走,是延续革命传统、彰显政治优势、体现责任担当的重要要求。回归社会运动理论、立足时代发展吁求,中国青年运动坚守政治方向需要把握:在“为什么”层面上把握中国青年运动坚守政治方向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在“忧什么”层面上把握中国青年运动政治偏离、规模降级和行动收缩存在的问题;在“干什么”层面上把握中国青年运动强化理论引领、优化先锋锻造、深化群众动员的推进路径。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大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和社会现象去把握历史本质的科学方法。现代意义上中国青年群体的生成壮大,是在外部力量的推动下更多地源于内部质变的历史必然,并且在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赋予了中国青年独特的本质规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青年工作为中国青年发展提供了最可靠的支持,有效克服了西方青年发展模式的固有缺陷,已经并将持续为中国青年发展开辟了全新的社会时空和发展路径。中国青年世代的有序更替与接续奋斗是中国青年和中国青年运动顺应历史大势的历史主动,是展现中国青年的历史作用、时代责任、未来使命的必然要求。中国青年发展模式的核心要义表现为青年群体的整体发展和优先发展,以健康和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劳动实践能力是青年发展的最核心目标和优先发展理念的最鲜明体现。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中国之治”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不断追求的奋斗目标。经过几代人艰苦努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既是对半个多世纪以来探索“中国之治”的历史性总结,也是新时代指导“中国之治”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这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伟大制度工程。构筑这样的制度工程,中国青年不仅现在负有重大责任,更是将来肩挑这个历史重任的生力军。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基于对中国数字游民的质性研究,本文从“流动基础设施”视角出发探讨基础设施力量和环境如何形塑游民个体的工作与生活实践及流动体验。研究发现,“制度性”“实体与技术性”及“社交性”基础设施能够生成并推动数字游民的职业发展、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同时,这些基础设施的“故障”“中断”和“失效”会对其工作与生活及整体流动进程产生阻碍与破坏。此外,研究阐明,数字游民个体在面临基础设施所带来的困境时能够展演能动性,并寻求、整合和调配基础设施资源,积累相应能力和资本,以维系或中止其数字游牧的生活方式。由此,本文将“流动基础设施”这一视角引入中国语境下数字游民等议题,进一步拓展其作为分析框架的深度和广度,并在实证层面促进对中国青年流动和生活方式变化等研究主题的关注和发展。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发布时间: 2024-09-18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提出了健全志愿服务体系的要求。青年志愿服务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积极地探索和构建相应的服务体系。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就是青年参与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行动中所构建的组织、实施、传播、保障等机制的总和,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活跃性、创新性、成长性等特征。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具有的“十大要素”,包括理论要素、制度要素、组织要素、行动要素、项目要素、培训要素、评估要素、传播要素、国际合作要素、资源保障要素等,为国家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要件,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价值。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需要再出发、再创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青年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宣传、教育、就业、婚姻等多个方面,其核心是推动青年与政治、青年与社会的有机互动。通过梳理《中国青年》相关内容发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主要集中在动员青年参加革命与建设、开展青年思想文化教育、引导青年成长需求,并积累了诸如重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关注青年成长需求、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等经验。这一时期党关于青年工作的探索,不仅实现了教育培养青年一代积极参加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为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而奋斗的育人目标,亦为当前青年工作提供了历史镜鉴。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发布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30年来,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发起实施、发展建设、深化推进、持续发展、改革创新五个阶段。在此过程中,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持续强化品牌项目,其感召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30年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引领文明建设新风尚;形成规模宏大的青年志愿者队伍,为青年健康成长构建新平台;加强规范化、法治化建设,推动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制度实现新发展;健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加进取有为,为全球发展贡献青春新能量,取得伟大成就。新时代,青年志愿者行动要融入“国之大者”,汲取成功经验,强化数字赋能,聚焦文化育人,引领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融合交汇,构成了一个事关中国向何处去、世界向何处去的更具总体性全局性的总局势,也构成了中国青年运动最为宏阔的历史背景和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两个大局”,从根本遵循、时代主题、以史育人、历史评价、政治原则、先锋力量、职责使命七个方面对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作出重要论述。各专题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这些重要论述在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未来逻辑四个方面形成极强的指导意义,方向明确、路径清晰、推动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青年运动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极大丰富和最新发展,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共青团工作的行动指南,已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09-02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后风华正茂、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气质。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红色血脉和基因的“根”和“魂”。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是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条主线。作为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带有青春气质。代际传承的客观规律,红色血脉和基因赓续的内在要求,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使命,都决定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把青年作为重要的着力点。新时代中国青年面临难得的人生际遇,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从伟大建党精神这个源、这个根出发,赓续红色血脉和基因,延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做到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中国青年面临建功立业的难得历史机遇。引导广大青年深入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帮助广大青年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应该担负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要“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等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新时代青年的历史地位、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引导我国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担时代使命和历史重任,既需要青年自身的主体自觉,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保障,以及社会的多方协同引导。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完成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既需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也需要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精气神。新征程涵养新时代中国青年实事求是、联系群众、“自找苦吃”的精气神,需鼓励、支持、引导新时代中国青年在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