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12-26 合作期刊: 《齐鲁学刊》
摘要:“三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中揭示宇宙万物诞生之本源、探寻宇宙万物演生之奥秘、揭示生命多重层次、总结生命间性关系的重要思想。近年来,三生多被纳入哲学及教育学领域,用以阐明万物相克相生的辩证法则以及推行生命整体主义下的高校思想教育原则。但三生思想在诗学领域的应用价值却被学界所忽视。基于对儒释道三家三生思想的融贯,对中西哲学思想、美学思想、环境社会学思想及西方现代科学理论的会通,“天地生化”“自生”“三生往复”“阴阳相生”“三生圆融”等概念范畴皆可被纳入三生诗学之中。这些范畴可澄明万事万物生之根本、更迭变换之本质,更蕴含着对人、事、物复杂间性关系的深刻揭示。三生诗学一方面为分析文本中不同生命体创生衍化的本质、宇宙万物间的联动与互生关系、文学的发展演化现象等提供了理论利器,另一方面对探讨生态诗学的圆融特质、开拓当代文艺理论新路也不乏启示意义。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2-17 合作期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共享文化价值区别于共同价值和个体价值,它指不同个人、国家、文化、民族、制度、意识和政党,现在与未来可以共享、共赏和共赢的特定文化价值观念,具有求同存异、对等适度、演化变量、良性实用和持续扩展五大特性。简要综述有关中西文化对立与合作的文献,阐释与对比中西方经典文献《论语》《圣经》,以及中西思想大师(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孟子、老子、朱熹和亚当·斯密等)的主要思想,有助于发现三大中西的共享文化价值:中、和、爱。而且,分析杜威访华(1919-1921年)、梅兰芳访美(1930年)和庄则栋访日(1971年)这三大学术、戏剧和体育的中外交流案例,能够验证中道、和合与友爱在中美关系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尽管杜威、梅兰芳和庄则栋当时所经历的客观环境、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不利于中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但由于两国决策者明智、中道文化支持、民间力量推动以及当事人的胆识与努力,最后都以历史性的成功,给中美关系史留下传世的一页。事实证明,三大共享文化价值(中、和、爱)互相联系、相依相存,由中致和、由和致爱,显示走中道、行适度是中美双方合作的前提,也是寻求妥协、有效谈判、民主运作的根本。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3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许苏民(1952—2024)是中国哲学家与中西思想史家。他的人生经历了如皋时期、湖北时期与南京时期,学术思想上受到萧萐父与王荫庭的影响,最终做出了“一论二史”的学术成绩。许苏民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精神现象学,梳理了中西文化比较史、中西哲学比较史,确立了明清启蒙的精神特征与本体范式。这些学术成就解释了人类文化生成与发展的内在机理,确立了世界各民族文明对话的理论机制,凸显了明清启蒙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典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