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哲学家》
摘要:在技术时代,伦理共同体的范畴超越人与物的界限实现了扩张。透过道德物化理论,人—技伦理共同体的雏形得以显现:在对技术调解现象及其道德意蕴的探讨中,道德成为人与技术共同参与的混合性事物,并产生了道德受动体、操作型道德能动体、功能型道德能动体和伦理型道德能动体的角色划分,从而构成了人—技伦理共同体的要素;在此基础上,人与技术围绕道德活动的相互作用搭建起了人—技伦理共同体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技术对人的道德调解与人对技术的道德介入;而通过结构运转,人—技伦理共同体将实现生命共存、利益共赢与人格共生三大功能,这不仅是人—技伦理共同体作为功能性共同体的核心特点,也构成了对共同体成员的共同善的追求。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摘要:《老子》对于器并非只有消极的态度,恰恰相反,其对器的概念有着精确的界定,对其内涵亦有明晰的区分。总体来看,所有的器皆由朴散而成,但散的方式不同会分化出制朴之器与割朴之器;而从使用的目的与方法的角度来看,则又可分出“为目”之器与“为腹”之器。依此分类,《老子》对制朴、“为腹”之器一皆肯定;对割朴、“为目”之器虽然报以备物慎用的高度警惕的态度,但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还是承认要不得不用;不过前提有二,其一是使用的目的必须是养天下之苍生,其二是使用的方法必须是顺道无为且辅物自化,典型一例,就是“以丧礼处之”而负负得正的“以奇用兵”。但无论是用与不用,其评判的终极标准,均不在于器之本身,而是在于制器、用器的人,更在于其人能否具备道法自然之用心。由此出发,可以发现《老子》所壁画的世界图式,其实是一个着重强调“道生人成”“天工人代”的人化自然整体,是一个原始自然与人工世界圆融统一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