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理论经济学 >> 西方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人文经济学强调通过统筹把握人文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实现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精神富有是人文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维度,发展人文经济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经济思想,共同指向了个体精神富有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联系在中国共产党对精神富有的百年探索中得到具象表达。新时代人文经济学运行中的精神富有以超越物化逻辑、实现“人文回归经济”、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面向,并在不同地区的经济实践中得到了具体体现,形成了多样化的人文经济实践模式。未来应以回归“人本身”为价值意蕴、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为重要方向、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不断推动精神富有视域下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精神主动和历史主动。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7-07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习近平郑重提出的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内蕴引领和助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人文密码”,肩负五大使命:第一,人文经济学崇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文新目标,代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方向;第二,人文经济学主张发展的人文新范式,替代资源和资本成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因素,构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第三,人文经济学推出的人文新赛道,增加了聚合新质生产力各要素的新路径,完善了营商环境;第四,人文经济学强调的人文新规则,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规则保障;第五,人文经济学憧憬的人文新样态,谱写了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是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人文逻辑。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其特点在于创新,而激发创新潜能需要理性包容的人文精神。人文经济学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中介环节是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收入分配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要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继承和弘扬人文精神,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上,以“公天下”的共有理念引导先进优质劳动资料顺畅流通;在收入分配关系上,以“均贫富”的共享理念激发劳动主体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在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上,以“等贵娥”的共治理念促进新质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三方面综合起来,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凝聚起磅礴的人文力量。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1-07
摘要:人文经济学课题的提出对于促进人文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当前国内对人文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缺乏系统性,严重影响人文经济学实践,只有清晰界定人文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全面梳理人文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准确把握人文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才能为各地人文经济学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理论指导。绍兴市面临周围大城市的极化效应影响,相对区位劣势明显,但由于人文底蕴深厚,比较好地实现了人文与经济的有机结合,有效避免了极化效应的出现,实现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其经验值得各地借鉴。当前的人文经济学实践中存在着人文资源利用不充分,重人文经济化而轻经济人文化现象,导致人文资源浪费严重,发展不可持续,只有充分利用人文资源,兼顾人文经济化与经济人文化,才能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受人文经济学命题的启发,本文试图探索马克思的思想中所包含的人文意蕴。人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有过多种表现形式,如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等,它们的局限性在于都是以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来理解人、理解历史。而马克思则是在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劳动思想,不仅认为只有在劳动基础上才能合理地阐释人的发展规律和历史发展规律,而且认为人的问题主要聚焦在劳动身上,所以人的解放的实质与核心在于劳动解放。从劳动出发所理解的历史趋势必然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以只有诉诸劳动才能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所包含的人文意蕴;只有在劳动基础上才能真正揭露资产阶级价值观的虚假性;并且只有从一般劳动观点出发才能科学阐释共产主义的价值观。这些观点对人文经济学的思考或许带来一定的启发。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人文与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内在关系,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因素。对此,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还是西方发展经济学都有着深刻论述。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这就要求我们构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在建构过程中,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和经济思想为指导,突出经济发展的人民立场,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提炼中国经济发展的人文支撑案例,概括中国文化经济建设和人文经济学发展的实践成就,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将提高理论影响力和解释力作为构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认识原则和检验标准,探索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内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