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发展与关系的考察——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视角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从人的发展视角出发,将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和自由个性三大阶段,形成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原理,并据此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发展的全面异化,确立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由此呈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原理的逻辑整体。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原理,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析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有助于推进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

  • 独立性与脱域:马克思与吉登斯人的社会形态思想研究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21

    摘要:现代性批判的核心在于揭示其引发的人类生存困境:理性化与个体化进程使主体陷入价值虚无与意义消解。马克思的“人的独立性”理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构成自由人联合体的历史前提;吉登斯则通过“脱域机制”理论阐明,现代性通过抽象系统重构社会关系,在实现时空解放的同时制造本体性安全危机。这种辩证视角启示我们,数字时代需融合物质批判与心理机制分析一一既要透视算法资本对劳动的异化,也需关注新时代身份建构中的认同焦虑。唯有在历史唯物主义框架下整合双重维度,才能为超越现代性困境提供兼具革命性与反思性的实践路径。

  • 结构·系统·根源: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三重前提追问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24

    摘要: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内涵特征层面的概括描述,更要进行“何以如此”的前提追问。基于结构剖析、系统关照、逐本溯源三个考察维度,在生产力中科学技术和劳动者是具有耦合、能动作用的驱动性要素,对生产力的认识必须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思考其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生产力、社会、人三者构成彼此互为前提的圆圈进行上升运动。新质生产力是高素质劳动者运用科学技术进行创新驱动,在积极、能动、和谐的人-物、人一人、人-自然关系中实现的生产力发展新阶段新形态,全体人民群众共同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前提基础与最终归宿。

  • 人工智能时代的新科技革命:特点、风险和应对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08-05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科学与技术作为人类认识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工具,每一次的进步与突破都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席卷整个世界,而人工智能作为本轮科技革命中的标志性领域,正在以强大的机器智能系统影响甚至重塑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乃至人的生存样态。我们在享受智能时代的便利与快捷的同时,也惊诧于科技所带来的巨变。如何妥善应对一个千变万化、富有挑战的未来,成为每个人在21世纪安身立命的必修课。对此,我们需要辩证审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透视新兴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潜在的风险,积极探讨政府、企业、科研团队以及个人面对这场时代巨变时的应对方案,凝聚多元主体间的合力,形成多维立体的社会共治格局,进一步探索智能时代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之间良性互动的可行性。 

  • 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对人权保障的要求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7-08 合作期刊: 《人权》

    摘要:现代化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具有多层面的复合结构,其中每个层面都对人的发展和尊严同时具有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吸取各国现代化进程中各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选择,体现了在现代化进程对人之发展和尊严的利弊判断和价值选择。它以促进所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标准,要求充分发挥现代化对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克服现代化对人的发展的消作用。人权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价值目标,它既是现代化阶段的内在结构性要素,又是约束现代化发展方向的社会规范工具,与中国式现代化所追求的价值高度契合。中国式现代化对人权保障提出了双重要求:一方面要求通过人权规范来确认和促进现代化过程对人的发展和尊严的正面效应,另一方面要求通过人权规范来防范和抑制现代化过程对人的发展和尊严的负面效应。这两个向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需要保持适当的平衡,并因此对中国人权保障方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 监视资本主义的人学审视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0-18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监视资本主义是数字时代资本主义的新模式,其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在全球建立了无处不在的数字监视网络,生产出被称为“大他者”的庞大机器控制体系.通过模糊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边界,监视资本不但在商业领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收益,而且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全球政治霸权.同时,监视资本主义还导致人的存在境遇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人类面临着存在透明化、行为商品化和自由表象化等问题.为了破除人的发展困境,需要揭示监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人的逻辑取代资本逻辑,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打破数据垄断、保护数据隐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新质生产力与人的新发展基于智能生产力的考察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要]智能时代的生产力是人工智能技术全面改造和加持的新质生产力,以智能生产力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是经过智能文明洗礼的新人之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同时也构建了培育高素质新人的生态土壤。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生产力、创新驱动的生产力、高阶自动化生产力、开放共享的生产力,对人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技术驾驭及共享协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人在智能时代的新发展。同时,新质生产力对人的发展也提供了新机遇和新条件,在新质生产力的加持下,人的发展向着“全面提升”和“自由个性”的方向迈进,人类自身不断得到新的增强,人的智能水平和生存境遇也获得相应的提升与改善,人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前景。

  •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新质生产力探析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1-27 合作期刊: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大创新。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来看,人类生产力发展史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史,是人解放、创造和实现自身的历史。以科技革命为驱动力的新质生产力和人的发展存在着互动关系,是“人为的”和“为人的”实践活动进程,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生产力领域的现实体现。新质生产力将人从自然生物性限制中解放出来,进入全新的数字化生存形态;构建数字劳动体系,塑造了多样化的劳动关系和劳动方式,创造了更多自由时间;催生全新的人机交往实践,不断拓展和丰富人的交往活动,强化了人的自由个性。中国式现代化在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进程中,推动生产力发展与公有制相结合,坚持自立自强与开放共享相统筹,不断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逻辑的现实超越,可以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向前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 重新理解马克思“三形态论”与“五形态论”的关系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基于唯物史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三形态论与五形态论,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和同构的。但学界一度也存在过以“三形态论”替代“五形态论”的趋势。三形态论是马克思在五形态论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基于人的发展而对五形态论的概括。但五形态论不能完全化约为三形态论。三形态论在理论原则上从属于五形态论。五形态论立足于物质生产活动、社会形态以及社会关系结构,本身就包含着人的发展之具体样态,并对三形态论有着社会政治规范及批判意义。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都集中于对现存社会即资产阶级社会及其个人主体的批判分析,包含着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哲学人类学的辩证统一。引入三形态论,有益于建构五形态论与人的发展的内在关联,也有益于超越欧洲中心主义,深入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时代与东方社会思想,并把握东方社会及其国家民族的主体性。

  • 视域下中国式经济现代化考察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7-15 合作期刊: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摘要: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发展史就是人的发展史,而经济现代化作为人类经济活动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既要见“物”,更要见“人”。中国式经济现代化从一出场就始终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将人的发展贯穿经济活动全过程,在向“人本位”生产、“按需型”分配、“自主式”交换、“发展性”消费转变中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创造了更好条件。从人的发展视角出发,与西方式经济现代化相比,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实现了以公有制超越私有制、以道德人超越经济人、以共富裕超越两极化、以活劳动超越死劳动,为其他国家和民族经济现代化提供了新样态新路径,创造了推进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类经济文明新形态。

  • 马克思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创造性实践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现代化是世界潮流,其本质是人的现代化。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深刻批判了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科学回答了人的本质、人的历史作用、人的解放道路、人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全人类共同发展等问题,形成了主题广泛、内涵丰富、层次鲜明的人的发展理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包括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功开辟、推进和发展了具有世界历史借鉴意义和文明发展指向意义的中国式现代化。从实践成效看,中国式现代化既大力推进了中国人民的现代化进程,也促进了人类现代化的进步事业,是对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创造性实践,为我们更加自觉地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坚实支撑和充足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