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代性批判的核心在于揭示其引发的人类生存困境:理性化与个体化进程使主体陷入价值虚无与意义消解。马克思的“人的独立性”理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构成自由人联合体的历史前提;吉登斯则通过“脱域机制”理论阐明,现代性通过抽象系统重构社会关系,在实现时空解放的同时制造本体性安全危机。这种辩证视角启示我们,数字时代需融合物质批判与心理机制分析一一既要透视算法资本对劳动的异化,也需关注新时代身份建构中的认同焦虑。唯有在历史唯物主义框架下整合双重维度,才能为超越现代性困境提供兼具革命性与反思性的实践路径。
[V1] | 2025-04-21 13:35:53 | PSSXiv:202504.02379V1 | 下载全文 |
1. 信息哲学研究的四条进路 | 2025-04-24 |
2. 艺术与审美的离合及本体重构 ——兼论艺术泛化时代的定义可能 | 2025-04-25 |
3. 绝对自然与适度生存 | 2025-04-22 |
4. 如何理解现代个体的人权——再思哈贝马斯的双重批判与主体间性重构 | 2025-04-22 |
5. “无用共通体”:南希对共同体的“政治式回撤”及其理论效应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