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公安学 发布时间: 2025-01-15 合作期刊: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人脸识别技术在日常生活和打击犯罪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刑事侦查应用中具有实时性与高效性、隐蔽性与非接触性、自动化与智能化等方面的特征。然而,程序控制标准缺失、证据审查流于形式、软硬件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技术型人才相对短缺等问题,严重限制了该技术在刑事侦查领域中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基于此,我国有必要在防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法律风险的同时重新审视其应用条件,实现公平价值与效率价值的统一。
分类: 公安学 >> 公安学 发布时间: 2024-12-26 合作期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风险社会中技术的迭代会产生技术应用的风险,人脸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具体应用,在打击犯罪侦破案件过程中人脸识别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公安机关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侦查效率,从而有效地掌握案情,打击犯罪。运用好人脸识别技术为侦查活动服务,这是其侦查价值之所在。技术是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也会导致法律定位模糊、所获取的证据归属不明、易侵犯个人信息、算法歧视等多重风险隐患。面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风险,要从风险控制方面入手,使人脸识别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侦查工作。应对人脸识别技术所产生的风险要从程序控制上明确其法律定位,完善证据规则,强化个人信息保护,优化算法水平,从而对人脸识别技术在应用中所带来的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兰台世界》
摘要:数码照片档案数据化是档案数据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档案资源挖掘与利用的难点工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数码照片档案数据化是档案事业数智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文章从高校数码照片档案管理的内涵发展、数据化的总体思路、数据化应用实践等方面开展高校数码照片档案数据化应用研究。
分类: 公安学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深度学习技术在刑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展示了显著的成果,尤其在人脸识别、物体检测和行为分析等领域。通过模拟人类视觉系统的工作方式,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有效处理复杂图像,从而提取犯罪现场的图像数据及相关信息中的线索和证据,已在全国范围内涌现出多个成功案例。然而,模型的鲁棒性、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公平性以及实时性等问题仍然是深度学习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尽管如此,深度学习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精准的分析能力,显著提升了刑侦图像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未来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4-15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人脸信息属于生物识别类敏感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密切相关。进入数字时代后,人脸信息的数据化让人脸信息的保护迫在眉睫。除法律规定外,作为敏感个人信息的一种,人脸信息的收集应当征得信息主体的同意,应当满足特定的目的、充分的必要性和严格保护措施三个前提条件。告知-知情-同意规则是个体自主价值在数字社会的一种时代表达,只有人脸信息收集者充分告知,信息主体才会对相关内容知情。人脸信息收集者对信息主体充分知情承担举证责任,知情可基于有效告知而推定产生的规则可以倒逼人脸信息收集者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同意的作出应当是单独、自愿、明确且能够撤回的,书面同意是单独同意的形式要求,强迫同意应当认定为不同意。同时,同意应当由信息主体书面声明或做出肯定性动作,沉默、预选均非明确的同意。同意是人脸信息收集的合法依据,是一种非典型的意思表示。一个同意仅限于当前特定的信息主体、仅基于特定目的而作出:目的改变的,应当重新征得同意。
分类: 法学 >> 刑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2-04
摘要: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场景,但也潜藏着人脸识别信息滥用的刑事风险。从法律属性层面观之,人脸识别信息可归于刑法中的“公民个人信息”范畴。立法应当就非法获取或使用人脸识别信息的行为予以刑法制裁。比较域外刑事立法例,我国刑法对非法获取或使用人脸识别信息的规制仍存在现实问题,包括行为入罪信息标准模糊、合法获取人脸识别信息后“非法使用”规制缺位等方面。鉴于此,未来立法应考量建构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人脸识别信息的入罪标准。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适用过程中,立法还可以通过增设“非法使用”行为的法定情形以明确信息主体的知情同意规则,从而增强对人脸识别信息犯罪的出罪事由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