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供应链冲击下中国企业的链升级路径研究——兼论链形态异质性的理论成因及其经验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2-13 合作期刊: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关系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亟需通过全面识别企业价值 链布局特征,探寻各产业的高附加值攀升路径,实现分行业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本文构建了可用于研究不同价值链位置及分布的企业如何实现高附加值攀升的理论框架,采用工企-海关匹配数据,实证考察企业价 值链位置、不同升级路径选择与国内附加值创造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的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上游关键零部件和下游产品销售两端,而中间制造阶段附加值相对较低;(2)不同行业的价值链分布呈现出明显的 异质性特征,也就是说呈现“微笑曲线”“武藏曲线”以及单调分布等不同的形态,对应的高附加值攀升路径选 取也有所不同;(3)企业自身与上下游企业的生产率差距和进入成本差距是判断所处行业价值链形态的关键 因素;(4)企业应当根据行业的价值链形态和在价值链中的具体位置,选择“强链”“补链”“延链”或“固链”措施,精准制定价值链升级策略。因此,总体上应把握“向产业链两端攀升获取高附加值”核心要领,针对不同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视中间制造环节,根据产业链特征精准施策。

  • 共同富裕视角下企业创造机理与分配机制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7 合作期刊: 《会计之友》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和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通过探讨企业价值创造机理以及如何在其价值创造主体之间进行合理分配,从而达成多维度的共同富裕,将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和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生动体现。文章基于共同富裕、人本逻辑以及价值创造机理视角,重点研究企业新创造价值的分配机制,即“三次分配”:初次分配是政府、债权人、股东和人力资本等主要价值创造主体参与分配(主要的利益相关者);第二次分配是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而对企业自身分配;第三次分配是在企业所有者与人力资本以及人力资本各层次之间按照相应贡献程度进行具体分配,并突出知识管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最终以价值分配表的形式将三次分配的具体情况进行呈现。通过进一步研究以期为共同富裕在企业众多价值创造主体之间如何实现进行必要的探索。

  • 转移还是扩展——对“档案转移律”的批判与思考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02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档案价值是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其中不乏挑战性的 观点。文章对“档案价值转移律”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转移”的档案信息不等同 于档案价值,并基于哲学价值论角度,从主体、客体和主客体关系三个方面对其进行 批判与思考,指出这种所谓的档案价值转移实质上是档案价值随档案作用性质的变 化而导致的价值的扩展,档案的价值存态随着时间推移而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 从传统财务分析到人本经营分析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本文从传统财务分析的表象性、数据性等局限性入手,在界定价值经营及其管理、经营价值等概念的基础上,梳理人本价值经营八要素构成的主线逻辑,进而对人本经营价值分析的内涵、特征及意义进行阐述,特别是设计出价值经营主线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行为价值分析法、价值协同分析法和人力资本增值率综合分析法等抓住人本经营价值本质的分析方法,以期对传统的财务分析改进提供更深入、更适用的思路与方法。

  • 双元论视域下档案数据共享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0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思考档案数据共享的价值问题,有助于探寻档案行业数据化转型的内在逻辑与价值意蕴。以档案双元价值 论为指导,发现档案数据是工具价值与信息价值的双元价值结合体,共享是档案数据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必然选择。对档 案数据价值的认识偏颇,成为实践中档案数据不愿共享、不敢共享与不能共享的思想根源。遵循“双元并重”的价值理 念,档案数据共享既要重视工具价值的“求真”,确保共享档案数据的真实性;也要关注信息价值的“促用”,提升档案数 据共享的实效性。

  • 档案情感思辨及应用研究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档案价值的思考走向多元,开始了“情感转向”。文章梳理档案情感价值的发展脉络,从档案蕴涵情感的客 观性、情感价值词性和内涵的正负性、档案情感价值的必然性和或然性三个方面对档案情感价值进行辩证思考。文章基 于社会、民族、个人三个层面,从档案的社会记忆属性、文化属性、人本主义思想出发,将档案情感价值的应用场景归纳 为触发公众情感共鸣、深化民族情感认同、建构个人情感寄托三个维度,以期实现场景效能的针对性提升和范围性扩展, 为档案情感价值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 中国古代观及其当代理论回归

    分类: 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若深入分析,较之西方传统价值观,中国古代价值观有三大特点。一是对价值的先天性的强调,二是对价值优先于认识的强调,三是对价值的差序性的强调。无独有偶,一旦我们进入当代人类伦理最新形态——马克斯·舍勒的伦理学,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古代价值观三大特点无一不在其中得以体现。认识到这一点,不仅意味着对西方传统价值观的根本颠覆和批判,同时也意味着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不朽魅力在新时代的重新发现。

  • 马克思超额剩余理论的梳理与重构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1-22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超额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超额剩余价值的已有定义尚不够明确,学界对其来源也一直未能达成共识。本文在梳理和澄清马克思核心观点的基础上,说明了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并不依赖于劳动复杂程度的变化,论证了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和价值转移无关,并基于上述观点重构了马克思的超额剩余价值理论。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通过变革生产方式节约个别劳动时间所获得的超过一般水平的剩余价值,其比较的基准为在社会正常剩余价值率下先进企业可以获得的剩余价值。一般地,超额剩余价值在量上等于出售价格与个别价值的差额,可以分解为出售价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和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的差额两部分,前者来自其他部门的价值转移,而后者则源于本企业劳动者的价值创造。如果个别企业的技术变革并未改变商品的社会价值,那么超额剩余价值等于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的差额,全部属于价值创造。如果个别企业在商品的社会价值已经下降的情况下凭借对新技术的垄断妨碍价格调整,那么由出售价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所构成的超额剩余价值来自于价值转移。

  • 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论的元宇宙虚拟商品研究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元宇宙虚拟商品作为人类脑力劳动的产物,其内容构想、开发制作本质上是一种数字劳动,归属商品范畴,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及与此相关的理论视野,具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及符号价值。本文研究发现:虚拟商品的使用价值将通过“平行世界”的方式呈现;交换价值为虚拟社会的构建提供抽象框架与理论体系,也在虚拟商品的交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虚拟商品的交易以消费商品的象征性价值为主,现实世界的阶层、金钱、地位的符号象征被编织进元宇宙商品。最后,本文基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符号价值为元宇宙虚拟商品市场的开发提供建议,以供参考。

  • 新时代国有企业治理内部审计赋能对策——基于创造和保护原则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 新时代环境下,国家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内部审计成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2020 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风险管理新“三线模型”提出的价值创造和价值保护原则,梳理现有文献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实践,分析内部审计、公司治理、组织目标及组织价值之间的关系,从业务连续性、价值保护、价值创造和组织目标四个维度,构建 CPV(Creating and Protecting Value)赋能型内部审计模型,匹配内部审计实践活动,确定赋能路径,即“一个生态圈+六大过程+数字化支撑”。这一路径对于国有企业治理水平提高和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和示范推广作用。

  • 双循环视角下多重链互动对企业链地位的影响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在双循环经济视角下,企业价值链迭代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经济环境中,虽然我国部分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并着手重构、优化企业原本的价值链结构体系,但由于各种原因仍无法精准地统计出至今有多少企业实行了价值链优化策略,导致现有的研究数据无法立体化的展示出双循环视角下多重价值链互动对企业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同时,相关的研究数据也呈现出较为零散的状态,缺乏系统性的整合和分析。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法、扎根理论法和波特五力模型,聚焦双循环视角下多重价值链互动对于企业价值链地位的影响问题进行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第一,价值链重构与优化升级已然是企业适应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手段;第二,企业价值链的优化升级对企业自身与国际市场之间的契合度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总之,价值链互动对企业的影响呈正效应。

  •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观及其伟大实践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3-31 合作期刊: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实践中生成的。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传承和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吸收和借鉴了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合理内核,体现了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这一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主体内容,为中国式现代化建构了价值主体、价值目标、价值原则、价值评价标准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遵循,并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中国式现代化 蕴含的独特价值观不仅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不断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境界,而且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 中国式现代化的向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既是对西方现代化的本质性反思和超越,又是对人类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性引领,指向并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蕴含着独特的价值观。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价值观不仅体现在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而且体现在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蕴着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在遵循人类文明发展一般规律和现代化共同特征的基础上的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新时代新征程,正确理解并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向度,对于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而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意义重大。

  • 网络演化视角下企业高端化战略变革路径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管理学报》

    摘要:以飞鹤、林清轩及科沃斯为研究对象,采用纵向多案例研究方法,从价值网络演化视角深度剖析企业高端化战略变革路径及过程机理。研究表明:①企业高端化战略变革主要经历立基、破局、守局3个阶段,其间价值网络经由“低阶—中阶—高阶”不断进阶演化,相应促使企业实现高端奠基、高端撬动和高端锁定;②价值网络演化方式分为更新和重构,企业高端化战略变革路径亦即价值网络演化路径为“外部价值网络更新路径”“内部价值网络更新路径”和“价值网络重构路径”;③企业基于资源和市场权力构建价值网络,以价值网络弱势面为突破口实施单边或双边撬动策略而迈入高端,持续对内外部价值网络进行系统性升级而锁定高端。

  • 论作为法权现象的商品与劳动力——兼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意志与承认问题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在作为专题概念被讨论的“商品”“价值”“剩余价值”范畴背后,有着诸如“意志”“承认”等法权概念作为其“操作概念”(理论的脚手架),后者构成了前者的隐蔽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反过来从法权现象和法哲学原理的角度重新审视《资本论》,而且只有从这一路径出发,才能令人信服地捍卫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才能解释清楚马克思所谈到的两次关键的无偿占有现象(人对自然力的无偿占有、资本家对工人劳动力的无偿占有)。在对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法权说明中,马克思继承与发展了黑格尔有关意志的双重规定和有关法权的双重论证,并且通过将两者统一起来,完整地揭示了无产阶级要获得自由和解放所必须遵循的道路。

  •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全人类共同对“普世”的双重超越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24

    摘要:[摘要]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本质性关联。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命运与共的全人类为价值主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价值内核。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高度,作为一种崭新的价值理念,全人类共同价值实现了对西方“普世价值”的双重超越。在理论层面,全人类共同价值在深层次的人本观、世界观、历史观、文明观上实现了对“普世价值”的深刻批判与实质超越。在实践层面,全人类共同价值不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一种“建构性价值观”,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没有停留于观念中,而是不断把其融入制度设计和制度建构之中,不断付诸实践,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显著成效和伟大成就,是世界和平发展的卓越贡献者、公平正义的坚定捍卫者、民主自由的积极践履者。

  • 社群压力对无车承运平台实际承运人参与意愿的影响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以无车承运平台为研究对象,系统定义了竞争压力、潮流压力和强制压力三类社群压力变量、战略价值和功能价值感知两类中介变量,构建了“社群压力→用户感知→参与意愿”的研究模型,并采用Smart PLS 3.2.6软件进行了实证研究,系统揭示了社群压力对实际承运人参与意愿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社群压力对无车承运平台的实际承运人参与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潮流压力的影响最大,竞争压力的影响最小;潮流压力和竞争压力对实际承运人参与意愿的影响均为间接影响,而强制压力对实际承运人参与意愿的影响则不需中介变量传递。

  • 标准问题的争论及其理论出路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15 合作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价值标准的产生根源于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 又参与社会秩序的形塑。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 “普照光” 围绕工具理性建构社会秩序, 在物和物化劳动的利用中强化了对作为资本关系人格化的资产阶级主体力量的认同, 从而在区分人与物的语境下确立起以资产阶级利益为内核的 “人类中心主义” 的价值标准。 21 世纪以来, 技术进步使得人与物的边界愈发模糊, 工具理性社会秩序及其 “人类中心主义”价值标准的存在基础日益受到冲击并引发学界的广泛讨论和争议。 只有更具公共性和兼容性的价值理念主张, 才能在超越 “人类中心主义” 价值标准固有模式的同时, 保持对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进步主义承诺, 获得更加广泛的认同。 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对 “和合共生” 价值理念的主张构成变革时代下价值标准问题争论的新出路。

  • 档案数据要素内涵要义与生成机理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1-16 合作期刊: 《档案学通讯》

    摘要:数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生产要素,数据要素化是大数据时代的核心特征。档案数据作为高价值的 原生历史记录和珍贵数字记忆,以其真实可靠、权威凭证性成为独具特色的生产要素,档案数据要素价值成为大 数据时代档案价值新形态。立足档案数据生存环境与运行规律,揭示档案数据要素价值内涵属性与特征功能,从 资源化产生价值、资产化创造价值和资本化增加价值,解析档案数据要素价值生成机理,夯实档案数据要素价值 理论基础,破析档案数据元问题,完善档案数据理论知识体系,激活档案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新质生产力创新 发展。

  • 劳动论走向实证研究的路径比较与理论融合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25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但是,一旦考虑价值转形为生产价格,其在实证研究中就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也难以将价值转形前后的理论融合在一起进行分析。谢克证明,不论采用何种转形模型,相对价值和相对生产价格都是高度近似的。通过对价值转形问题的分歧的理论比较,本文认为,谢克所证明的价值-价格近似关系是马克思进行理论抽象的客观基础,从价值到生产价格转形这一理论抽象程度上的变化并不会带来数量关系的显著改变。这不仅符合马克思从抽象到具体的叙事逻辑,能够将转形前后的理论融为一体,还为将劳动价值论用于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上的极大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