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摘要:文章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大背景下构建了国内价值链分工指数,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国内价值链分工对一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内价值链分工程度加深对出口技术复杂度具有显著正向用,且研究结果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显著。机制分析发现:上述影响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等作用渠道对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影响。调节效应检验发现:优良的制度质量不仅能够直接提升出口术复杂度,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国内价值链分工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文章为构建完备的国内价值链分工体系,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参考。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1-03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当前,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影响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转,新冠疫情的蔓延又进一步加剧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中日两国产业链紧密相连,存在错位分工优势,依据WTO-OECD TiVA 数据库和UN Comtrade 数据库的基础数据,核算中国与日本产品层面的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及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指数,比较分析产品层面中日两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和分工地位,探索新冠疫情背景下中日两国产业合作的新方向。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2-13 合作期刊: 《统计与信息论坛》
摘要:面对全球经济增长动力衰退,中国经济由外循环主导的价值链结构将转向双循环格局下的价值链结构。结合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构建双循环价值链的统一分析框架,并基于投人产出表的匹配及平衡,测算区域双循环间接价值链、折返价值链和区外价值链的嵌人特征,对推动新发展格局下区域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发现:区域生产存在明显的“间接偏好”和“区外偏好”。中西部地区“内循环偏好”普遍大于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构成区域间价值链分工联系的核心区域,中西部区域则大多分布在分工网络的中外层。随着价值链分工方式的逐渐复杂化,区域的“东向集聚”特征愈发明显。商业、运输业和服务业在所有价值链分工中所带来的增加值均有较高份额,机械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和电气电子设备等中高技术制造业在外循环价值链中占有不小比例。要实现中国产业部门双循环价值链快速升级应更加重视促进要素流动、破除区域壁垒;挖掘市场潜力、培育品牌企业;提升配套能力、构建自主链条。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5-06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调整出现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中国自身发展也进入一个新阶段,面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在此背景下,原有的以“出口导向”为主要特征的开放模式难以为继,亟须转向更高水平开放,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优化开放空间布局,以开放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产业绿色化转型发展,倡导文明互鉴,推动全球价值链分工朝着“机会更加均等”和“地位更加平等”方向发展,以“互利共赢”的理念和平利用外部资源,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发布时间: 2024-10-17
摘要:全球价值链(GVC)是国际分工合作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其源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相互契合。随着内在动力和外部约束条件的变化,参与GVC分工合作的各经济主体随即开始调整经济行为,其结果表现为GVC的解构和重构。本文从多个视角对GVC重构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GVC分工演进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1)GVC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中枢神经系统,三大区域价值链逐渐形成并稳固;(2)超大规模市场提升了中国对GVC的影响,且技术进步推动中国逐渐向GVC中高端环节攀升;(3)GVC重构源于技术进步、经济特征以及政治环境三方面的动因;(4)GVC重构本土化、区域化和多元化三大趋势会对中国各方面产生现实挑战。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强的“机器换人”趋势,不仅促进当前全球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变革,还对全球价值链的动态演化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运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全球价值链议价能力指数,选取2002—2019 年71 个经济体12 个行业的面板数据,结合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检验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经济体各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有正向促进效用,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究其机制,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效用在资本相对充裕、制度环境相对稳定的经济体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深化了对于工业机器人应用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理解,为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