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动态影响——基于要素视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05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选取2010-2021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和交叠DID模型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并且随着数字化转型年份的增加,该影响逐渐加强。在使用针对异质性处理效应的稳健估计量后,该结论仍然稳健可靠。进一步从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角度分析其机制发现:首先,基于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法测算的结果表明,样本行业的要素替代弹性普遍小于1,资本和劳动要素间呈现总互补关系;其次,数字化转型带来了资本劳动相对效率的显著上升以及资本劳动比的显著下降,但没有持续影响要素的相对价格。这些结果表明,数字化技术具有劳动偏向性,而这解释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

  • 数字化赋能、技能与工资收入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探究数字化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赋能和对其工资收入的差异性影响,对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08-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集农业数字化、工业数字化和服务业数字化为一体的数字化赋能指标,探究其通过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机制对不同技能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差异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赋能会显著降低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收入,并显著提高高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收入,且经过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数字化赋能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就业技能水平有较强的增进效应,但存在差异性和偏向性特征;高、低技能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的提升会增加其就业占比;数字化赋能会使高技能劳动力占比增加,进而优化劳动力的就业技能结构。数字化赋能对不同技能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区域和时间异质性。基于以上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 达龙·阿西莫格鲁对宏观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的贡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2-04 合作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摘要:阿西莫格鲁阐述经济增长理论的前沿领域,包括内生技术进步理论、熊彼特创新理论、经济网络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 在内生技术进步理论方面,阿西莫格鲁明确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微观基础,提出最终技术进步取决于两种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 在熊彼特创新理论方面,阿西莫格鲁提供了一个框架分析新企业进入和现存企业创新或退出共同促进增长,以及政策干预对新企业与现存企业创新、资源配置的影响效应。 在经济网络理论方面,阿西莫格鲁研究经济网络中微观冲击影响宏观经济表现的一阶、二阶效应,分析网络结构如何影响微观冲击在经济系统中传导形成宏观波动。 在人力资本理论方面,阿西莫格鲁深化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以及人力资本形成、配置的理论认识,提出一个基于任务的理论模型研究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