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安全赤字治理与中国的担当作为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发布时间: 2024-08-15 合作期刊: 《国际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安全赤字加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当前的全球安全赤字主要表现为地缘政治分裂与军事冲突长期存在、经济安全赤字的影响范围扩大、社会安全风险持续上升、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叠加。这些安全赤字的演进发展,重要原因在于全球安全风险挑战复杂交织、全球发展失衡加剧、全球共同安全观念缺失、全球有效安全制度缺位、全球安全治理领导力缺乏等。由于全球化时代全球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全球安全赤字的内涵更加复杂多变,领域更加广泛多元,时空范围更加扩散。面对全球安全治理的严峻形势,中国积极提出全球安全治理的新理念新倡议新主张,努力加强观念型、制度型和器物型全球安全治理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以实际行动为破解全球安全赤字、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全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

  • 与冲突调停的方式创新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5-01-15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当今世界和平赤字与安全赤字加剧,地区冲突频发,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热点地区的冲突管控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难题。而调停作为冲突管理的重要方式,在二战后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实践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冲突调停领域有较长的实践历史,也有较为丰富的成功案例,形成了既有的调停方式。但是,伴随当前冲突复杂性的进一步加强,美国的传统调停方式因其缺乏中立性、威逼利诱并存和灵活性不足等弊端面临巨大的现实挑战。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热点地区的调停工作,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热点问题解决之道,担当大国责任,为推动冲突的和平解决贡献中国力量。中国的调停方案与实践呈现出坚持多边主义与国际民主、秉持立场中立与不干涉内政原则、将冲突调停与发展援助相结合、坚持对话与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以及推动灵活务实的渐进式调停的特点,很好地体现了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理念,是对全球安全倡议的具体落实,也是一种具有中国智慧的国际安全模式探索。

  • 与国际安全公共产品的供应创新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和平赤字不断加深,安全赤字日益凸显,集中表现为国际安全公共产品的供应赤字,覆盖理念逻辑、器物基础和制度设计等所有维度。全球安全倡议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可为有效缓解上述赤字作出贡献:理念逻辑方面,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安全观和可持续安全观,可改善国际安全公共产品供应的空间公共性和时间可持续性;器物基础方面,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合作安全观,通过应用加总技术和单边匹配效应实现成本管理创新,可动员更为充分、优质和稳定的国际安全公共产品供应;制度建设方面,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基于能力比较优势的供应分工合作,以联合国为核心构建多层次和多样化的供应制度复合体,推动全球安全共同体构建。全球安全倡议是中国特色国际公共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有效揭示西方主流理论误导性的同时,也指明了理论重构的正确方向。

  • “三大全球倡议”的传统文化意蕴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5-27

    摘要:“三大全球倡议”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聚焦发展、安全、文明等人类前途命运提出的重大创举,其根植于中华文明,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三大支柱,共同引领新时代国际关系理论创新。“三大全球倡议”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包容性等特质,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范式。

  • 新时代中国参与中东安全治理的理念与实践

    分类: 政治学 >> 外交学 发布时间: 2024-05-13

    摘要: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始终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倡导构建中东安全新架构。在参与中东传统安全治理、化解地区冲突方面,中国始终推动对话协商,致力于公正合理解决中东热点问题,构筑兼顾各方合理关切的集体安全架构。在改善地区安全环境方面,中国抓住中东地区主要安全矛盾,顺应地区国家寻求缓和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取得了促成沙特与伊朗复交的重大成果。在参与非传统安全治理方面,中国与中东国家共同提高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在参与中东安全治理的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以共同安全破解独享安全、以综合安全破解分割安全、以合作安全破解竞争安全等理念和经验,在中东安全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 第三方调停国应何时介入国家间暴力冲突?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调停时机是影响调停成败的关键因素。学界对此虽有探讨,但何时开展调停能实现最优效果,尚无圆满解答。聚焦第三国对另外两国暴力冲突的调停,文章从私有信息、决胜能力、战略自主三个维度出发,提出冲突调停需满足三项充分条件,双方才会受利益驱动产生和解诉求,形成最佳调停时机。首先,双方战略决心和实力对比明确化,降低博弈的不确定性。其次,双方皆无决胜能力,处在无法选择的共存环境中,只得扭转诉诸武力的思维,寻求可持续相处之道。最后,双方降低对外部大国的过度依赖,增强自主安全治理能力。2023年3月,中国促成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历史性和解的成功实践,是第三国调停国家间暴力冲突的典型案例。运用过程追踪法分析沙伊从对抗到和解的嬗变,发现中方调停正是开展于沙伊历经长期代理人战争后深知彼此强弱利害、无法决出胜负、自主安全能力有所提升之时。中国敏锐认知到沙伊冲突态势变化,及时劝和促谈,不仅对维护中东安全稳定作出重大贡献,而且为全球安全治理树立了政治解决热点问题的典范。

  • : 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际安全领域的呈现和延展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4-07-28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2022年4月中国政府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及2023年2月推出的《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是中国针对近年来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挑战而做出的政策反应,体现了中国国家安全思维的总体性,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年来国内安全政策与国际安全政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结果,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际安全领域的呈现与延展。中国近年来的外交实践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和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生动体现,两者对今后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及对外政策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的提出背景、科学内涵与落实路径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4-07-29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全球安全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安全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为应对全球安全形势变化、促进世界和平稳定贡献的中国方案。当前,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明显变化,大国之间信任严重缺失,各种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而现有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为此,国际社会亟需新理念、新方法、新路径来引领全球安全治理,切实解决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安全难题。全球安全倡议以“六个坚持”为核心要义,兼具理念指导性与实践操作性,系统回答了在新形势下实现世界和平应秉持的指导理念、基本前提、根本遵循、重要原则等问题。这一重大倡议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继承和发扬中国外交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国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洞悉,为推动建立安定有序的美好世界指明了方向。全球安全倡议提出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积极响应。为推动落实这一倡议,中国应积极推动大国对话与合作,确保大国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秉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权威: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协同推进全球安全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积极利用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加大对周边国家的安全援助力度,为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打造样板工程。

  • 理解当代中国的安全哲学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4-07-08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安全主体在安全政治中的思维逻辑和行为方式,可以抽象出其所信奉的安全哲学。以当代中国的安全哲学为例,自改革开放以来,基于自身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战略判断,中国提出与之相匹配和呼应的新安全观,并且分为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以及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两个阶段。同时,中国所主张的新安全观与旧安全观在政治基础、安全结构、安全战略、争端因应、和平保障五个方面形成鲜明对比。以此为线索,当代中国安全哲学的具体内涵可以被理解和概括为一体安全、兼容安全和发展安全,倡导树立忧患意识与发扬斗争精神。当然,当代中国的安全哲学还面临包括启动成本、维持成本和机会成本在内的成本问题,包括不对称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在内的行动问题,以及包括安全感问题、实践转化及其效力问题和他者问题在内的竞争力问题等现实困境和理论困难,这也是当代中国的安全外交需要作答和完成的理论命题与实践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