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与路径:基于农业生产环节的可分性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04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厘清农业机械化在不同生产环节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机理、路径及效应,对于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踏车理论、中介效应理论,选取中国25个农业大省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农产品价格、劳动力转移、农业经营规模、粮食生产效率在农业机械化影响农民收入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农业机械化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作用;农业机械化主要通过劳动力转移、农产品价格的中介路径影响农民收入。其中,生产环节农机通过阻碍劳动力转移使得农民农业收入减少;加工环节农机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使得农民农业收入提升,通过提升农产品价格使农民农业收入增加。提出调整农机装备结构,加大生产环节农机补贴力度、加强加工环节农机技术推广是有效推进农业高质高效的重要路径。

  • 日本的金融和财税支持政策及启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农机补贴政策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促进和导向作用,也为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日本农业机械化中的金融、财税支持政策及其成效,结果发现:日本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所采取的多元化金融工具、构建差异化财政补贴体系、刺激性税收创新计划等做法和经验具有重要推广价值。结合中国机械化政策存在的问题,本文指出未来需要探索多元补贴模式,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调整农机购补标准,增强补贴范围及力度,设立专项发展基金,拓宽农户的资金来源,完善配套支持措施,提升金融、财政和税收政策衔接度等措施,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

  • 农业强国建设的国际经验及路径选择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1-03 合作期刊: 《开发研究》

    摘要:利用文献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通过分析世界主要农业强国的建设经验、我国建设农业强国具备的优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探求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路径选择。当今世界农业强国主要分为综合型和特色型,其农业发展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应用高水平的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较强的农业竞争力的历史经验为我国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借鉴。然而,当前我国农业强国的建设仍面临耕地数量和质量持续减退、农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受到考验、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支撑不足等问题。因此,应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农地制度与农业经营的体制优势、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和良好的绿色发展基础这几大优势,走中国特色农业强国道路,持续稳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 劳动力价格上涨、粮食生产机械化及其产出效应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23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现代农业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基于 200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劳动力价格对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影响以及粮食生产机械化的产出效应,并考察该影响及效应在耕种收各环节上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价格上涨显著正向影响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机耕水平及机收水平;农机总动力对粮食产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中型农机动力及大中型农机机耕、机播及机收动力均对粮食产量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且其空间溢出效应均大于直接效应。研究建议加快突破粮食生产的薄弱环节,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推动农机资源在省际间合理流动与科学调配,加强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的衔接,加速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

  • 农机服务体系的变迁与脱嵌——基于广西南部A 镇的个案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之一。本文以广西南部一个乡镇为个案,以农业机械化服务的实现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农业经营体系变迁前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塑,以及这种重塑对农业发展和乡村社会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小农经济体系下,通过整合村社本土资源与利用熟人社会机制,农机服务主体的乡村精英身份、组织内外的关系协调与服务市场的扩展,共同构建了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内生型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但随着大规模土地流转对农业经营体系的重构,农机服务市场开始脱嵌于乡土社会,其后果是对小农户的全面排斥。本文提出,在实践中需要注意农业机械化中人的重要性和社会关系基础,并积极构建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与经营权流转提升了农地退出意愿吗?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文章将农地退出分为部分退出、全部退出两类,利用黄淮海农区816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可处理内生性问题的内生Probit模型,估计了农业机械化、土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户农地退出意愿的影响,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并考察了农业机械化对不同类型农户农地退出意愿的差别化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部分退出还是全部退出,农业机械化对农户农地退出意愿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与流出土地的农户相比,未参与流转或流入土地经营权者更愿意退出农地,经营权流转对农地退出既有替代效应,又有激活效应。上述结果具有很好的稳健性,而且农业机械化对于流出土地经营权的农户的农地退出意愿提升作用最大。为了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要在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同时,探索建立土地承包权转让市场,为离农、进城农户自愿退出农村土地提供制度通道。 

  • “双碳”目标下与农业绿色发展 ——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发布时间: 2025-02-0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采用 2004−2020 年我国 30 个省的省际面板数据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实证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从技术和能源消耗类型两个角度探究农业绿色发展的提升路径。研究表明:多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传统的农业机械化增长方式并未促进农业绿色技术进步,且因燃油消耗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等加剧环境污染,最终无助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应对农业机械进行绿色转型升级,通过农业绿色机械化技术及绿色农机的使用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机科技创新,促进绿色清洁农机研发和量化生产;优化农机购置补贴、作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向绿色农机倾斜,促进机械化秸秆还田、节水灌溉、深施化肥等绿色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 对毛泽东“先合作化,后机械化”思想的再认识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26

    摘要:毛泽东“先合作化,后机械化”思想的精髓在于,具体而非抽象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毛泽东不是将原理视作“教条”,而是立足现实全面解读其思想内容,发现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不是唯一而是多样的,率先发动生产关系的革命同样能对生产力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农业合作化不必以农业机械化为条件,通过农业合作化为农业机械化开路也是可行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准确内涵是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基础上的经济关系。正确处理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应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率先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