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主要任务而言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设农民美好生活的繁荣乡村;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建设农业高质高效的现代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稳定乡村;深化农村关键领域改革,建设盘活各种资源的活力乡村。就现实挑战而言,要厘清城市与乡村、粮食与经济、主线与底线、改革与创新的关系,把握好城乡二元结构、粮食安全危机、规模返贫风险、农村资源固化等具体挑战。就实践路径而言,要从协调性、高质量、共同性和活力性上下功夫,进一步建立共同繁荣的城乡关系,夯实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铸牢农民富足的保障底线,唤醒农村改革的资源生机,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注入可靠力量。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2-09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国情和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思想资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村建设、发展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农固本、民本思想。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体现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新时代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首要前提,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主线,农业科技和创新驱动为内在动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政治保证,实现农民美好生活为核心要义。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 要]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举措,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消除绝对贫困和农民增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出成就。农业新质生产力代表农业领域的先进生产力,既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又是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当前,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仍存在一些短板。 为了加快形成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应从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科技人才支撑力度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疏通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从“大国小农”迈向“大国强农”的关键力量。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推动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根据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然要求加快推进生产关系变革,形成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文章在厘清农业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深人探讨农业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并提出通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破除阻碍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研究认为,以新型生产关系塑造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人与地、人与技、人与业和人与村的关系,并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农业产业体系改革、要素市场配置改革和农村人才体制改革,塑造适应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安排。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8-17
摘要:推动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根据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然要求加快推进生产关系变革,形成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文章在厘清农业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农业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并提出通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破除阻碍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研究认为,以新型生产关系塑造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人与地、人与技、人与业和人与村的关系,并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农业产业体系改革、要素市场配置改革和农村人才体制改革,塑造适应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