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摘要:根据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理论,技术进步会导致服务业占比上升,制造业占比下降,这就使得我国既要坚持创新驱动,又要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面临理论上的悖论。本文立足我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已经高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的新变化,指出我国存在着反鲍莫尔成本病现象,即制造业领域而不是服务业领域存在鲍莫尔成本病,这修正了鲍莫尔理论模型,从技术进步角度找到了我国制造业占比下降的根本原因,为创新驱动和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同步实现提出了逻辑一致的理论解释。此外,论文借助WIOD数据库2000一2014年17个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起制造业TFP增速每提高1%,制造业占比将提高2.3%,TFP水平提升会增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4-08-29 合作期刊: 《世界政治研究》
摘要:【内容提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对外援助项目数和总金额迭创新高,受到受援国的广泛欢迎,也引发了一系列质疑。作者在理论分析部分提出了基于对外援助利他和利己动机的分析框架,并在综合考虑西方国家对外援助偏好和受援国自身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假说,并根据2001-2017年100个受援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支持研究假说。经济结构方面,中国对外援助规模与受援国制造业发展水平负相关,与受援国自然资源禀赋无关;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国的对外援助规模则与受援国自然资源禀赋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中国对外援助关注受援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能力而非自然资源禀赋,而西方国家的援助更加青睐自然资源富饶的国家。政体类型方面,中国对外援助规模与受援国西式民主化水平负相关,与受援国政府治理能力正相关;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国的援助则格外偏爱西式民主国家,与受援国政府治理能力无关。西方援助在非西式民主国家的“缺位”、西式民主受援国议价能力较强、行政部门自主性较低、受西方舆论影响较大等因素导致中国对外援助更多地流向了非西式民主国家。中西方对外援助区位选择偏好在经济结构和政体类型方面的差异性意味着中西方在对外援助领域有互补合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