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4-11-26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劳动力乡城流动的背景下,作为一种价值观的“孝”并未消失,但子代尽孝的能力却因城乡时空的阻隔、子代家庭自身的再生产困境等原因而受到了削弱。尤其是当子代家庭面临经济压力、债务危机等多重压力时,留守老人往往被置于家庭资源分配的最末端和提供照料的最前端,成为了城市劳动力市场风险和经济发展代价的最终承受者。在家庭代际资源、城乡资源分配失衡的情况下,农村的“孝”道不再要求“孝心”和“孝行”的统一,而是被留守老人和乡村社区赋予了新的内涵。因此,当我们关注孝道衰落的同时,还应该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看到农民工家庭“孝而难养”的一面,进而考察留守老人养老问题背后所体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结构不平等。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4-11-26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研究迫切需要与留守研究相结合来理解这一群体的劳动力再生产过程,具有留守经历的农村儿童向新生代农民工的转变过程是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起点。本文基于劳动力主要输出地的农村实地研究,提炼出留守儿童在村庄、家庭和学校三个场域中的社会化环境特征,指出留守儿童的留守经历和社会化过程中已然蕴含着“成为农民工”的内在推力与外部强制力。以流动为导向的村庄文化和外出父母为媒介传递的城乡认知激发了留守儿童主观的流动意向,城市取向下农村教育的筛选与排斥促动了留守儿童客观的流动行为。完成这一转变的新生代农民工同时制造出自身家庭的再生产危机,使拆分式的劳动力再生产机制难以继续维系。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1-06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重塑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劳动过程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劳动力再生产过程。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劳动力再生产理论为基础,运用莱博维奇的资本与雇佣劳动双循环模型,系统考察了数字经济下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的新变化。研究发现,劳动者的生活资料范围得到数字化拓展,劳动者所受教育方向发生分化;数字产消活动模糊了生产与消费的边界,劳动关系日趋不稳定化;劳动力再生产金融化、家务劳动社会化趋势加速,数字经济新业态要求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从国家层面部署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促进数字经济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各类社会主体应当更好地保障劳动力再生产顺利进行,不断填补数字经济领域的监管空白,引导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4-11-01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但目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少子化加快、老龄化加重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是影响劳动力再生产的根本原因,劳动力价值的内在矛盾是影响劳动力再生产的主要原因,传统家庭逐渐走向解体是影响劳动力再生产的直接原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劳动力再生产问题,从推进人口发展角度提出降低家庭育娃成本、提高家庭育娃收益和营造社会良好生育舆论的多项举措,以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