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管子学刊》
摘要:顾颉刚 20 世纪 30 年代提出“禅让传说起于墨家”的观点,引起学界对墨家与尧舜禅让古史关系的争论。从《墨子》文本看,凡是关于尧舜禅让的论述,都是用来佐证打破身份血统限制、从百姓中选用贤人的尚贤主张。 将尚贤与尚同思想结合起来,可以逻辑地推出权力应该禅让的结论,但尚同思想表达的实质乃是实现意见统一、上下通情和政令畅通,并非专门对权力禅让的论述。 就墨家与尧舜禅让古史关系而言,墨家大量征引作为历史资源的尧舜禅让事迹,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尚贤的典范,其意义在于佐证尚贤主张的权威性。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21 合作期刊: 《大学教育》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肩负着价值引领、立德树人的重任,而目前各种社会思潮纷纭激荡,不良观念悄然传播,干扰了高校学生价值观与理想信念的树立。墨家思想内涵丰富,时代价值显著,凝聚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道德规范,其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博大深沉,对高校学生具有指引意义。墨家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一方面深度挖掘墨家思想的精髓要义与时代内涵,另一方面积极寻求高效的思政教育方法,使墨家思想实现创造性转化,从而真正成为思政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17
摘要:在先秦诸子百家职业生涯思想中,儒家职业生涯思想固然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主流,但道、法、墨三家的职业生涯思想影响也很最大。道家职业生涯思想主要体现在《周易》义理观和各卦、老子的“无为”思想和人本主义生涯思想、庄子的“生涯”思想和“逍遥游”的自由人生观以及“人生如梦”的生涯混沌观上;法家职业生涯思想主要体现在其社会分工理论上,如管仲的“四民分业”说、商鞅的“土农工商”四分说和韩非的“五蠹”职业歧视观上,其在人生观上功利主义色彩也比较浓厚;而墨家职业生涯思想则主要体现在其丰富的社会分工论说和其人生观中隐含积极的生涯思想上。
分类: 哲学 >> 伦理学 发布时间: 2024-08-08 合作期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先秦以来,将墨家的“兼爱”等同于“爱无差等”逐渐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主流观点,对兼爱的许多批判也由此而来。但仔细辨析《墨子》文本,可以进行这样的解读:一方面,墨家兼爱在要求不可亏害任何人的底线意义上,确实坚持人与人之间的“爱无差等”,否定了特殊性人际之爱在道德上的绝对至上性;另一方面,在满足了这一底线要求的前提下,墨家兼爱并没有否定、反而积极肯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爱有差等”,为实现特殊性人际之爱提供了保障。兼爱不会基于任何“差等”而使任何人受到不义的亏害,不至于使“爱有差等”缺少正当性约束,造成以亏害人为代价去爱特定人的不义后果,从而保障了“爱有差等”在道德上的正当性,由此达成了“爱无差等”与“爱有差等”的内在统一。从墨家兼爱观中的这种统一,可以看到“平等”和“差等”并不是必然对立的,其所体现的“平等”是在不可亏害任何人的底线意义上的,是为了确保每个人的基本权益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