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传统的审计报告主要依赖审计人员手动整理和编写,报告可靠性和准确性受到一定制约。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审计系统可以自动从审计文件中提取关键信息并生成审计报告,进而提高审计报告的生成效率与质量。本文系统探究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审计报告自动生成中的实现机理,构建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审计报告自动生成模型,从数据准备、模型设计、模型训练和模型部署等环节探讨了该模型的实现过程。进一步地,从数据安全、文本偏差、语义识别以及技术限制等方面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审计报告自动生成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本文为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审计领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基于我国的审计报告改革背景,分析并检验改革所驱动的风险导向审计转型及其对财务信息质量(或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存在显著的关键审计事项数量对财务信息质量(或审计质量)的累积效应,即较多的关键审计事项对应于相对较低的财务信息质量(或审计质量)。这一累积效应对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类公司表现得相对明显,其支持审计师执行了更为规范的风险导向审计。研究还发现,公司盈利能力在关键审计事项数量对财务信息质量(或审计质量)的累积效应中,兼具调节效应和完全中介效应。上述研究表明,审计报告改革驱动了审计职业界向风险导向审计的深度转型。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4-10-01 合作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基于2017-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实证检验企业ESG表现对关健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越差,审计师为应对风险披露的关健审计事项越充分,具体表现为披露数量更多、披露内容更详细。进一步分析发现,ESG表现通过影响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信息风险,从而影响到关健审计事项披露的信息量,并且在审计师具有行业专长和媒体关注度较高的情况下,企业ESG 表现对关健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更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企业ESG 表现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而且对新审计报告准则实施后审计师更准确地识别审计风险,提供更有效的审计服务具有启示意义。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2018 年中央和地方党委审计委员会陆续成立和运行,旨在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从预算执行监督角度出发,考察省级党委审计委员会成立运行前后省级预算执行结果的变化。以支出预算偏离作为预算执行结果的代理变量进行检验发现,党委审计委员会成立运行后,省级支出预算偏离显著减少;所在省份财政透明度越高,省级支出预算偏离在党委审计委员会成立运行后减少得越多。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党委审计委员会的成立运行通过强化地方政府领导对经济监督的参与程度以及提高地方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实现了支出预算管理效率的提升,从而减少了支出预算偏离。利用各省预算执行审计报告进一步研究发现,党委审计委员会成立运行后,支出偏离越多的省份,越容易被审计出更多问题。研究结论为党委审计委员会在预算管理中的治理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有助于深化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解,对审计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有一定启示作用。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以2016~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客户和审计师不匹配关系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客户和审计师向上不匹配关系提高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充分性,具体表现在关键审计事项数量更多、篇幅更长、结论性评价更多;客户和审计师向下不匹配关系则降低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充分性。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两条中介路径:路径一是客户和审计师向上(下)不匹配关系强化(弱化)了审计质量,从而提高(降低)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充分性;路径二是客户和审计师向上(下)不匹配关系加强(削弱)了审计师行业专长,进而提高(降低)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充分性。本研究丰富了客户和审计师聘用关系经济后果相关文献,有助于投资者从审计师聘用角度识别上市公司关键审计事项风险,对完善审计市场结构有一定的启示。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摘要:新审计报告改革要求在关键审计事项中披露风险信息,该信息的外部感知是一种风险吸收还是风险溢出,是一个亟待检验的理论命题。为此,以 2017-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统计关键审计事项段文本的风险词频考察风险信息披露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关键审计事项风险信息的披露显著降低了债务融资成本,符合信息观的预期。进一步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的风险披露主要是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和降低债务违约风险影响债务融资成本:在企业代理成本较高、银行业竞争度较低的子样本中,关键审计事项风险信息披露对倩务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更为明显。这不仅为新审计报告改革的效果提供了增量的经验证据,而且对于推进准则贯彻实施、完善资本市场监管规则体系也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