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劳动与物质生产是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核心范畴。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技术条件下,劳动方式是不断变化的,而劳动与物质生产过程的关系也是不一样的。在与手-身体、技艺和工具相对应的生产阶段,物质生产过程基本上表现为主体劳动的对象化过程,两者在形式上是重合的;而一般智力与劳动也是结合在一起的。随着传统技艺向现代技术的转化,科学知识和机器体系加入生产过程之后,劳动不仅与一般智力分离,也与物质生产过程区分开,逐渐沦为生产过程的一个次要环节。到了自动化生产阶段,生产过程已经成为“零劳动”过程,这也引发了劳动价值论和自动化生产的“悖论”问题。但自动工厂中的“零劳动”只是意味着直接劳动趋于零,并不能由此否认人类无差别的抽象劳动机制,自动工厂依然会以一般利润率的方式从社会总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中获得自己的平均利润。因此,自动工厂不仅证伪不了劳动价值论,反而要以劳动价值论为前提。只有基于机器大生产以及由此引发的劳动与物质生产过程的分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的社会基础及其本真内涵。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
摘要:蒸汽机等标志着人类生产工具现代化的开启,引发了现代机器第一次动能自动化革命,而当今基于计算机数字技术的人工智能正在引发机器第二次智能自动化革命,对人类物质和精神生产方式进而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同于古典形式的现代资本主义艺术生产,在“社会方式”上具有生产性而为资本增值服务,在“工艺方式”上表现为自动机器生产而实现了艺术生产工具的现代化。自动印刷技术引发了现代艺术机器生产第一次工艺革命即机器“再生产”革命,电子和数字技术进一步深化了这场革命,而当今人工智能则正在引发艺术机器生产第二次工艺革命即机器自动化“生产”革命,人使用艺术等精神劳动工具的技巧的平等化、大众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动能自动化机器解放了人的物质生产力,当今人工智能机器则正在解放人的精神生产力,并将逐步消除分工,扬弃资本之后,每个人的物质和精神创造力将得到全面自由发展。人工智能时代重构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工艺学之维,推动艺术观念变革,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