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26
摘要:伴随数字平台经济的扩张,市场垄断与技术规训的耦合共生已然成为数字资本主义的结构性症结,在引发劳资关系系统性异化的同时也推动了数字无产阶级的生成与发展。为了深入揭示其内在逻辑及阶级重组的根本动因,本研究整合多源访谈数据,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建构生成“经济剥夺-制度依附-社会规训-意识觉醒”多维模型。具体而言,算法霸权借助收益分配失衡与信息不对称强化数字无产阶级的经济边缘化;弹性雇佣制度重塑劳动契约的依附性;数据殖民与消费主义文化协同构建劳动者的自我剥削逻辑;而算法抗争与集体赋权则推动阶级意识的觉醒,孕育其对抗资本宰制的可能性。研究突破传统劳资关系分析范式,揭示了数字资本主义新型剥削形态的运作逻辑,为进一步理解数字无产阶级的重构与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持。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05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共同期望,数字经济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二者目标 高度契合,参与主体具有一致性。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数据要素赋能物质财富的创造与积累、数字平台赋能包容性增长、数字网络赋能发展成果共享三个途径促 进共同富裕,成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支撑。当前,在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发展短板制约数字经济潜力释放、数字鸿沟拉大发展差距、平台垄断限制公平竞争等问题。我国应补齐短板以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发展潜力,消除数字鸿沟以分享数字红利,加强监管以引导数字平台健康发展,从而深入挖掘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潜能,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分类: 法学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5-13 合作期刊: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摘要:平台封禁行为的法律规制,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难题。平台封禁行为会造成竞争壁垒、侵犯数字人权、侵害自由选择权等后果,规制平台封禁行为具有制度合法性和理论正当性。然而,这种规制并不能囿于传统工商社会关系,而是要遵循数字社会规律和平台运行逻辑,从而设定规制的必要限度。因此需要加强平台封禁行为的系统治理、确立保护数字正义的价值理念、探索平台治理的法治框架机制,从而促进数字正义和维护数字法治秩序。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28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有效的数字平台反垄断体制需要基于平台垄断的独特规律和竞争损害。数字平台垄断势力形成的基础是数据驱动的网络效应,平台垄断势力具有多层次性,表现为绝对垄断势力、相对垄断势力和生态垄断势力,会对消费者、商家、竞争平台等产生多重经济社会损害。以事后査处违法行为为主的传统反垄断体制无法有效规制平台垄断势力,无法充分实现保护市场竞争和增进社会福利的目标。因此,数字平台反垄断应重点强化事前监管,构建“事前监管+事后执法”反垄断新体制。“事前监管+事后执法”反垄断监管并非传统的行业监管,依然是市场监管,维护普遍的市场竞争是反垄断执法机关的职责和目标。在“事前监管+事后执法”反垄断新体制中,事前监管与事后执法是互补关系,可以实现最佳执法效果。为从根本上消除数据驱动的平台垄断势力,构建规范、透明、可预期的数字平台反垄断新体制,事前监管应确立以安全、公平、可竞争性为核心的有限多元目标,主要针对具有强垄断势力的平台,重点明确强垄断势力平台认定标准与合规经营行为规则,创新以赋能消费者、促进数据接入、对数据整合利用实施结构性限制为核心的反垄断监管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