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7-08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从2020 年以来,以雅尼斯·瓦鲁法基斯、塞德里克·杜朗、约迪·迪恩等人为代表的技术封建主义思潮,在当代西方左翼思想中取代了左翼加速主义的地位。 资本主义正在消亡,被一个政治上相对退步的形态所取代———技术封建主义。 技术封建主义在传统的商品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基础上,提出了资本的三重性这一概念,认为除了资本的具体形态之外,资本的占有还代表一种合法的剥削权力,以及在云资本下对用户行为的矫正和引导的权力。 但这些概念建立在瓦鲁法基斯等人对马克思的资本和利润概念的误读基础上,其所提出的利润和市场的消亡为技术封建主义的发展铺就了道路,但这实际上并不代表建立在剩余价值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消亡;相反,技术封建主义顶多是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资本主义亚形态,不构成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整体取代。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数智时代,掌握算法的数据平台公司开始产生有别于国家公权力的社会私权力,从而使得类似于19世纪的“经济社会”再现于当下。与作为服务性权力的社会私权力相适应,这种经济社会带来了市民社会的“再经济化”。与作为压制性的社会私权力相适应,这种经济社会基于技术封建主义的运作逻辑导致了公民性的部落化。数智时代的经济社会形成了条块分化与阶层分化结构耦合的社会结构,致使现代社会的功能分化结构性失能,为社会建设和民主发展带来了前所未见的挑战。
分类: 哲学 >> 伦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技术犹如资本增殖的酵母,不仅以其强大的催化力加速了资本的积累与全球扩张,还孕育出了一种被西方学者鼓吹但与数字文明背道而驰的理论思潮一—技术封建主义。平台与商家之间存在数据霸权与依附关系,而商家与用户则面临平台的隐性收割。这一双重逻辑悄然触发了封建主义表象在数字洪流中的悼论式复苏,并导致了其广泛性蔓延,更触动了对资本主义“再封建化”的深刻忧虑。从所有制关系、劳动关系和剥削方式三个方面剖析技术封建主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表现,以辨清“资本”与“封建”的本质分野;同时,逐一拂去西方学者对社会形态演变的片面解读、对阶级关系演变的错误认知、对技术价值的片面理解等“迷雾”,力求超越技术领域内的种种困顿与悼论,从而构建新型人类文明形态。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26
摘要:在人类世生态危机背景下,斋藤幸平提出“去增长共产主义”作为回应当代生态危机和资本主义危机的激进社会转型方案。但是,齐泽克对此提出批判:一是可行性批判;二是现实性批判,指出该理论无法适应“技术封建主义”等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三是愿景批判,强调该理论误解人类欲望本质;四是生态观批判。经由对以斋藤为重要代表的传统进步观的批判,齐泽克基于重构的“辩证进步观”,进而提出新的“进步的共产主义”:一是将共产主义视为应对当代资本主义危机与新变化的开放性框架;二是认为共产主义是进步的、开放的、不断自我反思的实践过程;三是强调新共产主义是对“共有物”的再次恢复。齐泽克与斋藤幸平的论争有一定启示,但也存在难以回避的局限性。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作为资本的一种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介质引发了数字劳动主体的数字正义要求。数字资本所呈现的数字剥削具有劳动形式离散性、内容知识“以太”性和剥削结构橄榄形等特征。数字经济主要涉及平台和人两大主体类型,数字劳动正义建构必须在平台和个人主体两大数字正义领域进行。通过提升数据收集阶段的算法正义性,明确知识产权边界建构平台的正义性;面对平台“免费模式”的陷阱、“平台地租”的加剧和“众包劳动”关系的冲击,分别通过建构数字化共享者主体、网络从业者主体和线下从业者主体的劳动正义,以维护数字时代人的劳动尊严和正义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