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考古学 >> 考古学 发布时间: 2024-05-29 合作期刊: 《敦煌研究》
摘要: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敦煌遗画Дх224、Дх15、Дх223 弥勒经变,是敦煌石窟藏经洞发现的两件弥勒经变绢画中的其中一件,此经变画仅剩若干残片。通过将此件绢画同敦煌壁画中的弥勒经变、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画Stein painting 11 弥勒经变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此件绢画不仅有弥勒下生经变,还有上生经变,结合经文内容,对其表现的内容、艺术风格和年代进行详细论述。
分类: 考古学 >> 考古学 发布时间: 2024-05-29 合作期刊: 《敦煌研究》
摘要:长袖舞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舞蹈种类之一,其特征是不执舞具,“以舞袖为容”。敦煌石窟壁画中的长袖舞图像最早出现于中唐时期,其舞服、舞姿及宗教意涵皆体现出吐蕃文化渊源。中唐至宋代的两百余年间,敦煌壁画中的长袖舞者涵盖了成人、童子、迦陵频伽、共命鸟等,并先后出现了翻领、圆领、袒右肩等舞服服制。长袖舞在敦煌的传承与留居敦煌的吐蕃遗民密切相关,其图像演变依托于各类壁画题材图像模式的发展,集中展现了汉藏文化在宗教思想、民族习俗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分类: 考古学 >> 考古学 发布时间: 2024-08-09 合作期刊: 《敦煌研究》
摘要:肃北五个庙石窟的西夏壁画在敦煌石窟艺术中颇具特色,但是这个石窟群的始建年代并不是西夏时期,而是可以追溯到敦煌石窟营建的早期阶段。五个庙石窟现存6 个有壁画的编号洞窟,在这些洞窟内都保留着一些北朝时期的建筑和造像遗迹。这些遗迹与敦煌莫高窟和西千佛洞北朝石窟遗存既存在相似性,又有其独特之处。
分类: 考古学 >> 考古学 发布时间: 2024-08-09 合作期刊: 《敦煌研究》
摘要:莫高窟第85、100、121、196、203、205、244、397、401、427、444、454 窟,榆林窟第12、16、19、34 窟,在甬道南、北壁或其他位置绘有索勋、曹议金以及李圣天等供养人像。这些供养人像身后绘抱弓箭的侍从。侍从所抱的弓箭应是由皇帝赏赐。供养人像身后绘制抱弓箭的侍从,其实是对供养人功绩的记述和彰显。抱有弓箭的侍从出现在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的供养人像中具有纪功的性质。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发布时间: 2024-08-09 合作期刊: 《敦煌研究》
摘要:敦煌研究院有4 万多张石窟影像档案资料,经过多年整理陆续进行数字化扫描后现已经保存于敦煌研究院数据库。从2021 年开始我们对之前尚未整理的8000 余张不同介质的敦煌石窟影像档案进行了整理。这8000 余张石窟影像档案是20 世纪50 年代初至80 年代末李贞伯与其他同事拍摄的, 其内容主要为敦煌石窟艺术及常书鸿先生等莫高窟守护者们在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弘扬等各方面的影像档案记录,是研究敦煌石窟壁画保存状况、自然演变、敦煌研究院发展历程的重要参考资料。
分类: 考古学 >> 考古学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敦煌研究》
摘要:肃北五个庙石窟的西夏壁画在敦煌石窟艺术中颇具特色。以五个庙西夏壁画为纽带,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敦煌石窟西夏壁画艺术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西夏时期敦煌地区各个石窟群之间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为构建完整的敦煌西夏石窟艺术的谱系填补了重要缺环。
分类: 考古学 >> 考古学 发布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敦煌研究》
摘要:在四川省石窟寺专项调查过程中,四川大学调查队于四川安岳新发现一例宋初千手观音经变龛。该龛经变由浅浮雕“十五善生”与高浮雕千手观音及其眷属构成,千手观音居中,“十五善生”居两侧。该类型千手观音经变为川渝地区首次发现,丰富了川渝地区千手观音造像资料,反映了川渝、敦煌的佛教文化联系。
分类: 考古学 >> 考古学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06-05 合作期刊: 《敦煌研究》
摘要:针对敦煌石窟藻井画与异域、西域的穹顶画的不同,从西方券顶和穹顶画入手,分析双方的不同,探讨了表现神祇和人物的穹顶画为什么在敦煌几乎没有出现,认为敦煌藻井画的出现或与印度石窟平棋、阿富汗石窟三角天井构造有一定联系,但巴米扬、龟兹和吐鲁番石窟都有穹顶画,到了敦煌就停滞了空间创作与传播。敦煌藻井画由北朝隋初唐的艺术动感,发展为中唐的静态设计,晚唐五代繁复极致却僵硬成为程式化装饰,显然与异域穹顶人物画的写实本真相差甚远,并制约了后世藻井画的整体创新,失去了外来文化激活开新,影响到吸纳新艺术潮流的演变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