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18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社会主义文化生产与人的主体性内涵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社会主义文化生产必须坚持“人的主体性”地位。这种主体性地位要求社会主义文化生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肯定“人的主体性”,要求社会主义文化生产必须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的功能定向。实现这样的功能目标,需要践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传统与现代的统一,吸收、借鉴与批判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路径。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0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档案局、馆分设是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对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 响。文章论述了机构改革背景下档案馆的发展方向,提出档案馆应重塑自己的社会形象,树立科学文化事业机构、科学 研究机构、文化休闲机构和文化生产机构等角色意识,产出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研究成果,提升档案馆的社会影响 力和美誉度。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长白学刊》
摘要:人工智能在网络传播中的深度应用日益推动着网络文化的整体性变革。在网络文化产品生产方面,人工智能将泛化生产主体、改变生产方式、重新定义艺术作品并刺激产业增量发展。在网络文化消费方面,人工智能将进一步增强感官参与、控制心理满足、助推需求降级并改变审美标准。人工智能时代网络文化变革的三个关键问题在于创新、导向与价值,具体反映在以下问题,即文化产品的形式创新与内容同质的悖论、文化空间的消费主义和主流价值的对抗、文化产业的深度工业化与自由精神生产的张力。为此,人工智能时代的网络文化治理需要通过深化底层治理观念以理解人与技术的本质关系,提升人机协作能力并规范人工智能内容生产,鼓励高质量文艺创作并完善网络文化产销分层机制。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3-04
摘要:新质生产力具有多重价值维度,文化是其应有之义和重要基础,将文化纳入新质生产力的研究范畴是实现生产力突破的深层动因。作为人类创造性活动的结晶和经济发展的能动反映,文化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可靠生长点与基础性动力支撑。从学理性和实践性的双重视角考察新质生产力的文化机理,可以发现:在内在关系上,新质生产力与文化创新性间存在多维赋能的紧密联系;在价值根基上,立足当代中国的新质生产力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首要目的与主要手段,内蕴着丰富的人本属性与人文价值;在发展向度上,新质生产力的前进方向彰显文化新使命的本质要求;在叙事逻辑上,新质生产力的文明追求凸显文明新形态的升维跃迁。迈入新发展阶段,国家应从主体培育、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制度保障等方面着手,以人才培养为基础,构建文化人才聚集新高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激发人文经济发展新动能;以业态升级为依托,打造文化产业发展新质态;以制度设计为支撑,搭建文化生产治理新体系,充分释放文化在新质生产力生成和发展中的创新潜能、科技势能与精神内能。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1-13 合作期刊: 《数字出版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的战略目标、战略意义和战略框架,分析了文化数字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主要原因,将文化大数据的体系框架概括为“两侧四端”,即供给侧、需求侧,以及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和云端,通过建设文化数据服务中心、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创建标识解析体系,实现文化大数据体系云端部署。文化机构只要进入文化大数据体系,就可以共享、交易数据,利用大模型等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并将文化数字内容通过云端的文化数据服务中心实现多网多终端分发,最终使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的分享路径更加便捷,加快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深入实施。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有其理论、历史和时代的逻辑机理。 相较于 传统文化生产力,文化新质生产力是以“高质量发展”为内在要求、以“高效能”为 显著标识、以“创新性”为根本驱动、以实现“新的文化使命”为目标任务的新样 态、新形式。 以文化新质生产力引领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在于提升科学思维能 力,为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提供方法论指导;建设新型文化劳动力队伍,为发展文 化新质生产力奠定人才基础;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构 建新型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