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用能权”权利性质的几点质疑——兼论“用能权”的本质

    分类: 法学 >>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2-25 合作期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用能权”在实践和理论上被普遍认为是一项权利。这种认识受经济学、伦理学等学科与环境法学盲目交叉的影响,反映了对权利与市场路径的依赖,不仅造成法定权利的泛化和失序,也无法有效实现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从“用能权”的起源、内涵、作用机制来看,其真实面貌是政府总量控制下的用能单位所负能效义务。以法律义务为重心考察“用能权”制度,可以充分衔接环境法律体系,理顺法律关系,确保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的实现。同时,应防止将“用能权”过度公权化,有必要结合行政奖惩措施与市场协调机制,共同对用能单位履行能效义务形成法律制度激励。

  • 爱国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施体系

    分类: 法学 >> 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3-10 合作期刊: 《法制与社会发展》

    摘要:依法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促进人民国家认同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人民理性爱国的有效保障。“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和政治法律概念的综合体,为人民爱国提供了深层的 文化根源和现实的法律依据。爱国行为的法律内涵包括维护之爱、服从之爱和参与之爱。加强爱国主义法治建设,具有深刻的法理基础和制度资源:一方面,爱国主义法律义务框定了爱国行为的内容及其边界;另一方面,爱国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及守法积聚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当前,加强爱国主义法治建设,应当健全爱国主义法律规范体系、构建刚柔并济的双层爱国主义行政执法机制、积极拓展“上下联动”的爱国主义司法保障机制、以“防范风险+完善激励+包容发展”为支点健全爱国主义守法机制,最终形成制度合力,推动爱国主义法治实施和爱国主义理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