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本文利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的微观数据探讨了基本公共服务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并揭示了社会公平感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基本公共服务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但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作用大小存在明显的差异。从消费的类型上看,基本公共服务对发展型消费水平的促进作用高于生存性消费水平;从基本公共服务的具体维度来看,环境服务、教育文化服务、社会保障和科学技术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其他服务的作用并不显著。基本公共服务能够通过提高社会公平感来刺激消费。基本公共服务对农村相对贫困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因此,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提升社会公平感,对于加快释放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具有重要作用。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人口老龄化引致消费需求不足的担忧,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为引导消费、扩大内需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基于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考察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以及移动互联网能否缓解上述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负向影响,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具体而言,传统文化和流动性约束等方面的影响会提高老年群体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人口老龄化所引致的税收负担、看护机会成本上升等限制了劳动力的消费水平,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家庭养老需求在时间和资金方面产生一定程度的错配,加之少子化的现状,均不利于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第二,移动互联网通过推动消费理念与时俱进发展和破除经济制约发挥积极作用,显著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负向影响。第三,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负向影响存在移动互联网使用量的地区异质性和城乡异质性,在低使用量地区大于高使用量地区,在乡村地区大于城镇地区。因而,应因地制宜提升移动互联网普及率以挖掘消费者内需,做好“互联网+”的文章以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推动产品市场高质量发展以满足消费者高水平、多样化的需求。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绿色创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对于提升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绿色创新水平,且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2)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消费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进而促进绿色创新发展;(3)在中部地区和金融欠发达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创新的激励效应较为显著。基于此,我国应制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营造良好的绿色创新氛围,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在新旧动能转换中,金融、消费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产生了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消费升级。然而,这一显著变化是否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呢?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1 省市2011~ 2020 年数据,应用空间杜宾模型、门槛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消费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消费水平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消费水平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受到消费水平的门槛效应调节。因此,应当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稳定发展,支持产业结构升级;提倡青年群体理性消费,积极参与创业创造;统筹协调生产要素资源禀赋,服务产业结构升级。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2-21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扩大农村消费、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是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移动互联网对突破有形市场时空限制、改变农村居民消费习惯与消费模式、释放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农村数据,实证分析移动互联网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而利用衡量相对剥夺水平的卡克瓦尼指数探究移动互联网对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移动互联网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移动互联网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相比于非一线城市样本、老年样本和低保户样本,其在一线城市样本、中青年样本和非低保户样本中的影响更大;移动互联网能够降低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程度,且这种作用具有异质性,在非一线城市样本、老年样本中表现得更明显,在低保户样本中表现得不明显。为进一步发挥移动互联网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应加快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互联网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切实提升农村居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移动互联网素养,抑制移动互联网的非对称影响;积极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增强农村居民消费的灵活性便捷性。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数字经济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文基于中国2005—2020年300个城市形成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标,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转型速度、服务业内部结构高级化四个维度探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构建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和探索数字经济发展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这种作用机制通过消费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实现,数字经济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为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依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4-09-09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基于2013—2022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数字普惠金融与我国居民消费的内在联系及作用机理展开了深入探讨。为了进一步阐释数字普惠金融在刺激居民消费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本文引入了中介变量可支配收入,并构建了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深入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体系的不断推广与完善,在推动居民消费方面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第二,从各个子维度来看,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对居民消费增长的推动作用最为显著,使用深度次之,而覆盖广度相对贡献最小;第三,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推动作用中,可支配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28
摘要:农业新质生产力作为农业生产信息化与智能化生产条件下衍生的新型生产力形态,对于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10-202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机制模型、调节机制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农业新质生产力显著提升了共同富裕水平,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等手段间接推动共同富裕。调节效应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可通过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调节间接抑制共同富裕,通过农村劳动力市场化配置的调节间接推动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农业新质生产力均正向影响共同富裕水平,就影响力度而言,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进一步通过门槛效应模型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正向赋能作用随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而得到增强。据此,本文提出要加快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纵深发展、为共同富裕发展提供动力支撑以及因地制宜制定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政策的方式提出完善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形成机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成为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调控方法。本文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山东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通过构建数字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回归模型,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山东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该模型中发挥中介作用,以期为促进消费,缓解内需不足的问题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