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3-17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与之前的发展格局相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发展的重点、发展的关键、发展的基础、发展的本质和发展的理念上都有了新变化。更加注重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更加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更加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更加强调新发展理念的指导地位。为此,要求现代流通体系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对市场的主导性作用、关键性作用和稳定性作用,加强流通创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十四五”时期,我国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应当以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数字化、国际化、品牌化为导向,加强现代流通运行体系建设;以前瞻性、战略性为导向,加强现代流通保障体系建设;以法治化、规范化为导向,加强现代流通规制体系建设。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关键在于推动产业关联畅通和经济良性循环流转,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展。现代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循环中处于核心环节,是衔接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桥梁和纽带,在破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中面临的痛点、难点及堵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着眼畅通双循环,构建了“四功能打造、六化转型、五体系升级”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逻辑模型,提出了现代流通体系在实现更高水平生产与消费循环、更高质量城市与农村循环、更高层次内外贸市场循环、更加协调跨区域市场循环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从信息传导、结构牵引、要素优化和科技创新四大功能出发,阐述了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双循环的内在机理及关键机制,并提出相应对策。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时期经济改革发展的着眼点,也是新阶段推进强大国内市场与贸易强国建设的立足点。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新要求,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应当以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数字化、国际化、品牌化为导向,构建现代流通运行体系;以前瞻性、战略性为导向,构建现代流通保障体系;以法治化、规范化为导向,构建现代流通规制体系。重点加强流通主体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加强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提升流通渠道现代化水平;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商品流通大通道;加强流通载体的建设,引导商品交易市场优化升级;进一步优化市场营商环境,提升流通市场营商环境品质。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之际,国内40多位流通领域的主管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齐聚中国社会科学院,探讨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和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围绕“十四五”规划,构建现代流通体系,需要明确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三明确一重点”的基本要求,探讨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建设现代流通体系,需要厘清建设的思路、方式、主要内容和顺利推进的条件,研判现代流通发展呈现的融合、数字化、智能化、内外一体化、统一规划等趋势。面对现代流通体系中的线上线下关系、大数据应用创新、智能化应用、商业资源闲置等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构建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上的现代流通体系,是一个以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由不同的业态、品类、节点、链条以及不同的流通方式、流通组织、流通载体、流通技术等连接起来的系统,它集开放性、集聚性、共享性、融合性本质特征于一体,不仅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和关键,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支撑。现代流通体系通过引导现代生产发展,以“提低、扩中、限高”的方式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现代消费,引领城乡、区域和行业协调发展,特别是通过以数字化赋能流通过程、流通组织、流通产业、流通环境,形成强大的推动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好国内市场作用的重要基础。从突破条块分割、促进竞争到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消除商品和要素跨区域流转的行政障碍,并通过体制机制层面的优化推动市场机制的整体优化与营商环境的全面改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经历了丰富的实践探索。统一市场与流通体系之间关系密切。从流通过程全局反映的社会整体市场角度看,商品自由顺畅流通是统一市场的基础;从市场为商品交换提供场所的角度看,统一市场是平等交换、高效流通的重要保障;从市场作为现实和潜在买主的角度看,流通体系是挖掘内需潜力、实现商品价值的关键支撑:从市场依托供求双方力量实现资源配置的角度看,统一市场消除地区歧视、优化规则秩序的要求应在流通体系中首先得到体现。在建设统一市场的过程中,主要妨碍的因素经历了由直接限制商品跨地区流动到地方政府“重外轻内”的发展理念,再到国内市场受重视而流通环节薄弱以及跨地区经营要求凸显而营商环境、规则标准不统一的多个阶段。随着地区市场“行政篱笆墙”被一步步破除,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完善现代流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将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作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方面,应在发挥好“批”“零”“物”三大核心功能的同时,推动基础设施的优化与制度体系的完善,从而使现代流通体系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在新的实践阶段实现互促提升。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评估其建设成效不仅要考虑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也需考虑对外部相关行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基于投入产出技术,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对内、外部行业的产出拉动和就业带动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将2000一2020年35个行业的中国投入产出表与全国人口调查数据相匹配,实证分析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行业拉动与就业带动能力。研究发现,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对商贸流通业的产出拉动规模由2.43万亿元上升至26.98万亿元,就业带动规模由0.55亿人上升至1.27亿人;对外部行业的产出拉动规模由2.22万亿元上升至21.37万亿元,就业带动规模由3259.06万人小幅上升至3517.50万人。至2020年,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拉动的产出占全国总产出的比重达到17.91%,带动的就业占全国总就业的24.38%,成为我国产出增长和就业规模扩大的重要助推器。通过动力分解发现,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后期阶段转换的过程中,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对内、外部行业的产出拉动和就业带动的动力结构均发生了明显的转换。从内部行业来看,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在继续满足制造业的中间使用需求的同时,通过加深与新兴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了对商贸流通业产出拉动和就业带动的动力重新配置。从外部行业来看,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完成了由拉动制造业产出为主,向拉动服务业产出为主的动力转换,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对非农行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就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物流研究》
摘要: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立足中国具体实际,数字经济已然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基于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战略导向,本文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探讨数字经济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逻辑关联,从而明确数字经济全方位赋能现代流通体系的运行体系、保障体系和规制体系的实践路径,为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强基赋能,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现代流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着基础性作用,随着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流通环节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节点,也在飞速发展。然而,传统的流通体系对资源的消耗很大,不仅导致商品本身的资源浪费,对环境也造成一定污染。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渗透在各个领域,文章在阐述数字经济赋能现代流通体系绿色化发展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模型探讨双碳目标下数字经济赋能现代流通体系绿色化发展。研究发现,当前现代流通体系绿色化发展水平较低,数字化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流通业绿色发展表现出色,相对落后地区的流通业绿色发展则进展缓慢。结果显示,现代流通体系绿色化发展水平主要受数字经济、技术市场成交额、对外开放水平等影响,仅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新安全格局是新时代以来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客观要求,贯穿于党和国家有关流通经济工作的全过程,并以高水平安全保障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以新安全格局保障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原则遵循主要体现在坚持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坚持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坚持贯彻“大安全”理念,坚持营造世界安全共同体。以新安全格局保障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在于健全流通领域安全网络体系、强化供应链安全保障工作、提升流通领域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市场流通体系中的社会治理体系。研究表明,以新安全格局保障现代流通体系对推动流通产业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实现流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具有重要价值。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物流研究》
摘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基础依托和关键,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加快促进全国统一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助力推进现代流通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创新、赢得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下的竞争新优势三方面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基于新发展格局视角,提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在发展现代流通市场、构建现代流通网络、培育现代流通企业和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四个方面的实践要求,研究成果可以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有效参考。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9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我国轻商的观念由来已久,但城乡居民日常需要的生鲜食品高度依赖从事生鲜农产品经营的商贩,他们是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主体的组成部分,在促进生鲜农产品区域分工深化、贴近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产业集群、供应链冷链、物流园区、旅游、住宿、餐饮就业都具有强烈多向性的带动作用,是各地经济发展的隐形间接影响力、软实力。必须改变长期存在的重场所建设、轻主体培育的顽疾;培育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链主企业,促进供应链分工的深化和专业化;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共促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对生鲜农产品市场实施反周期调控;严格大棚与大田生鲜农产品的行为监管标准;将市场调控的重心从事后的被动跟进管理,转变为事前的主动引导服务;探索“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管理模式,创新逆周期监测调控的有效办法;把握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舆论导向,为商人正名;警惕出现重生产、轻流通新的倾向和新的表现形式,防止损害现代流通体系、统一大市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