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政策扶持下迅速发展,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与作业水平持续提升,服务主体与业务范围日趋多元,服务形式不断创新,规模服务主体组织带动农户优势凸显,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功能作用不断升级。然而,该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产业仍处于辅助性地位、服务供给不足、机械化作业环节发展不均衡、服务组织数量和融合度不足以及服务短板突出。为应对这些挑战,提出新时期的发展策略: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农业生产性服务主体合作方式;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规范发展,推动各地建立服务标准;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创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支持方式;加快培育有实力的服务组织,创新服务供给形式;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补齐服务短板;切实发挥村集体在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中“统”的作用。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在测算出生产性服务资源三类集聚程度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方法首次深入剖析集聚模式对制造业资本回报率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从时间异质性和距离异质性视角刻画上述机制。得到的结论主要有:首先,生产性服务资源自身集聚及其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均有助于制造业资本回报率的提升,生产性服务资源与农业的协同集聚则会对制造业资本回报率产生负向冲击,这一负向冲击主要产生于2012年后;其次,虽然生产性服务资源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资本回报率的作用力大于生产性服务资源自身集聚,但生产性服务资源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资本回报率正向作用的显著性上限为300公里,地理距离对生产性服务资源自身集聚正向效应的制约力则不显著;最后,就业密集度、人力资本深化和生产率提升均有助于制造业资本回报率的提升,研发投入对制造业资本回报率的作用力不显著,中国制造业资本回报率持续提升还有赖于劳动者技能提升和技术进步。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2007—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测算农业生产性服务效率变动指数,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Markov链分析法和T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效率变动的地区差异、动态演进特征以及效率提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技术进步是实现效率提升的主要动力;地区间农业生产性服务效率变动的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超变密度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农业生产性服务效率变动整体向高水平转变,且效率变动的高水平地区对低水平地区具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乡村人口年龄结构、农村人力资本、农业发展水平、财政支农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均是农业生产性服务效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因素。据此,建议持续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创新,实施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战略,并加大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素的投入力度。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随着信息化和技术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正经历着从传统向现代的深刻转型,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农资供应,已拓展至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产销对接、市场信息服务等多元化领域,这一转变不仅简化了农业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与智能化发展。然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仍面临诸多挑战与考验。本文在深入分析生产性服务驱动农业经济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旨在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是其功能彰显的应有之义。基于嵌入性视角,对四川林县橘香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衔接小农户的生产性服务体系构建机制进行分析。该联合体经历了初步联合规模户、融入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引领共生三个阶段,力求实现农资采购、技术标准和销售服务环节的“三统一”。在此过程中,为了缩短龙头企业和本地农户的社会距离,联合体通过行政嵌入形成合作型产业治理、通过关系嵌入融入乡土社会、通过文化嵌入适应农户生计发展和通过认知嵌入增强农户对联合体运行稳定性预期。龙头企业在与乡土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完成了“外来者”到“本地人”的身份转化,实现了联合体联农带农的目标。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10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会展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发展是评估我国物流业与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本文选取城市会展业与物流业发展相关数据,采用综合发展指数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城市会展业与物流业耦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会展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度测评,再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并对其展开空间效应分解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1)我国城市会展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度呈现出总体上升态势,但尚未呈现出“高耦合-高协调、低耦合-低协调”的同步发展趋势;(2)总体耦合协调度未出现显著性区域差异;(3)人口规模、政府支持力度与旅游发展水平等驱动因素对耦合协调度有显著的正向作用;(4)驱动因素的空间效应差异与区域性异质性差异显著。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基于WIOD及相关数据库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视角分析制造业服务化对中国出口增加值折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对中国出口增加值折返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正向作用更为显著,而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并不明显;推动制造业研发设计服务化、金融服务化、人力资源服务化和批发贸易服务化能够促进中国出口增加值折返的增长,而其他类型的服务化作用则不显著;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是制造业服务化影响中国出口增加值折返的关键作用渠道。研究为明确中国优化全球价值链分工表现的动力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生产性服务和制造业融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选择。从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和粤鲁苏浙四个较为发达省份综合来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效应和协同发展趋势,同时存在省市之间、行业之间的分异特征,且生产性服务业整体规模还与工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表现在规模上其对工业的前向关联效应较弱。当然,近期呈现出生产性服务业在增长速度上与工业增速高度相关的发展态势。为更好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协同发展,我国在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要转变制造业和服务业传统“二分法”思维,确立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地位,着力推进研发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坚守健康底线推进环保等高增长领域先行发展和坚持规模化导向推进商务服务业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06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城市电商化发展是促进城市转型与提高城市经济表现的重要推力。 本文基于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识别城市电商化发展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效应及其影响机制。 本文发现城市电商化发展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但对多样化集聚效果不明显。 这是由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产品特性所致。在长江经济带城市、数字基础设施领先城市、初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高的城市,电商化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影响更明显。 城市电商化发展通过提高地区产业协同度、降低制造业和内资私营企业交易成本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城市电商化发展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的创新水平和创新质量。 本文为城市电商化发展如何有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不同维度集聚提供了参考。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06 合作期刊: 《城市学刊》
摘要:基于空间距离衰减与门槛效应的研究视角,利用2003—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综合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PDM)与面板门槛模型(PTR),实证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衰减规律与门槛效应特征。研究发现:(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这种外溢效应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衰减特征,即在100公里以内是负向溢出的密集区域,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大致呈逐渐递减趋势;120~210公里为正向溢出的密集区域,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大致呈先增后减的倒U型变化趋势。(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与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表现出“梯度式”增强的特征,但随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达到一定门槛后,其对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作用却明显下降。因此,应科学合理引导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来促进绿色发展,打破生产性服务业要素流动的体制性障碍,适度扩大城市规模,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