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合—交换—参与: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的组织逻辑——基于小区物业治理案例的考察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总体战略方向。那么,应该如何把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组织起来?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和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是承载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空间。住宅小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推进小区物业治理现代化是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的重要环节。以小区引入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治理为案例,研究小区群众自治机制、物业服务市场机制以及多元协同治理机制的生成逻辑,以形成政治整合基础上资源交换和多方参与的基层治理格局,有助于探析以人民社区为依托的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的运行机制,探索党建引领下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力社会良性互动、资源整合、价值共创的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 从机械动员到有机动员:乡村的构建机制升级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表征为上下贯通、内外融通、农民联通的行动者网络,具有“关系升级”的属性。构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需要经历社会动员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从机械动员到有机动员的机制升级。基于对山东省曹县孙庄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转型历程分析,机械动员是依靠地方性情境中能人及其情感关系而展开的表层事务导向型动员,通过能人带动并顺应村民跟随、模仿、从众的心理,达成“志同”的初级结合体构建目标;而有机动员是依靠开放性情境中制度塑造的村民间分工与协作而展开的深层结构导向型动员,通过建构村民积极、主动、创造性的价值观念,并重塑村民对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而达成“道合”的高级复合体构建目标。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机制升级中的机械动员与有机动员框架,有助于回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情理融合的关系升级何以可能的议题。

  • 与平安乡村建设——基于全国11个省(自治区)村庄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平安乡村建设是持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提与关键,而平安乡村综合治理能力提升需要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基于平安乡村治理共同体的视角,依据全国11个省(区)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考察了社会治理共同体对平安乡村建设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有效改善了乡村平安状况,减少了乡村纠纷和犯罪现象。其中,乡村数字技术应用发挥着调节作用,数字技术应用程度越高,社会治理共同体对乡村平安状况的影响效应越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社会治理共同体主要通过纠纷调解机制、协同共治机制和三治融合机制,提升群防群治能力,改善平安乡村状况。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治理共同体对不同类型村庄的平安乡村建设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治理共同体对高社会信任度村庄、宗族型村庄和东部地区村庄的平安建设影响效应更为明显。为此,需要进一步推动村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加强数字技术与共同体的有机结合;强化纠纷调解、协同治理和三治融合机制。

  • “三治同构”何以可能?——一项基于豫北B村的乡土调查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07-05

    摘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需要重新审视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的微观互动。“三治同构”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创新探索。文章关注“三治结合”的微观问题,即“三治”如何在村级层面实现有效同构?基于对豫北B村的实证调查,认为“三治同构”表现出三重关联机制:权力整合是法治的重要路径,资源整合是自治的重要保障,道德整合是德治的重要内容。“三治”在以权力整合、资源整合和道德整合的互动探索中实现同构。

  • 理论内涵、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新时代构建的三维图景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1-08 合作期刊: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国家安全稳定大局。“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提出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蕴含着由“一元”到“多元共治”的新时代治理理念之变。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致力于政府有效性治理与社会包容性治理的双重逻辑。实践中应基于社会治理的公共性、共商性、共识性三个关键要素,发挥党建引领的政治优势引导、组织、凝聚社会不同利益主体,以治理机制创新发挥党的“内核”引领力,以多元化服务激发社会参与活力,以数字化赋能夯实治理共同体的支撑力,打造“一核多元”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