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02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档案是社会记忆建构的重要载体。档案伦理作为规范档案主体行为的道德准则,可为社会记忆的合理建构 提供内在指引。结合档案伦理与社会记忆建构的基本概念,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档案伦理对社会记忆建构 起正向促进作用的同时,社会记忆建构活动也在不断充实档案伦理内容。基于档案伦理与社会记忆建构的内涵及二者 间的关系,文章从档案主体、正义、技术与法理四个伦理维度出发探索社会记忆的建构路径。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档案是社会记忆的主要载体,是构筑人类记忆宫殿的基石。档案与生俱 来就与社会记忆管控关系密切。基于档案与社会记忆管控的关联,围绕两者的基本 概念以及档案管控社会记忆的合理性、必要性,通过对档案管控社会记忆三要素的解 构:对叙事客体的解构,对鉴定过程的解构,对主体地位的解构,分析档案在管控社会 记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档案合理管控社会记忆的重构路径。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9-09
摘要: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从社会记忆视角研究北京冬奥档案征集工作,可促进北京冬奥档案征集工作更好地开展,为今后重大活动档案征集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将理论框架限定在社会记忆视角下,讨论社会记忆理论对档案征集工作的指导意义,通过文献研究法与访谈法分析总结北京冬奥档案征集工作的机制与成效,从征集制度、征集主体、征集时间三方面指出档案征集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档案征集工作应当更加注重完善顶层设计与标准规范、加强记忆机构间的交流协作、建立全生命周期档案征集机制等对策建议。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02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深入挖掘红色档案价值、建构红色记忆,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增强红色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社会记忆 再生产理论为红色档案开发路径提供了整体性框架,即通过隐性记忆显性化的收集过程、碎片记忆整体化的加工过程、 个体记忆群体化的宣传过程、群体记忆重构更新的反馈过程四个环节能够推动红色记忆的循环上升。基于这一理论框 架,为助力红色记忆的再生产,文章提出了建构主体联盟、提升数字赋能、实现渠道拓展和促进反馈迭代等策略建议。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1-23
摘要:北京 2022 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民的共同记忆,从社会记忆视角研究北京冬奥档案征集⼯作,可促进北京冬奥档案征集⼯作更好地开展,为今后重⼤活动档案征集⼯作提供参考。本⽂将理论框架限定在社会记忆视角下,讨论社会记忆理论对档案征集⼯作的指导意义,通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分析总结北京冬奥档案征集⼯作的机制与成效,从征集制度、征集主体、征集时间三⽅面指出档案征集⼯作中问题与不⾜,提出档案征集⼯作应当更加注重完善档案征集制度与整理标准规范、加强记忆机构间档案征集与资源共享的交流合作、建立冬奥全⽣命周期档案征集制度等对策建议。
分类: 民族学 发布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在媒介的视觉转向背景下,短视频成为新型的记忆媒介,创设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场域。短视频在民族间的在场想象、民族认知的重构、民族情感的共享三方面产生了意义建构。本研究从此三方面解析遥想记忆、流动记忆、共享记忆,探讨短视频从社会临场感建立到情感共同体的记忆沉淀“物”的历史重现与“魂”的精神传承,完成了社会临场感的建立和当下意义的策展;瞬时位移的流动和网络公共领域的群体参与,完成了民族间认知结构的重塑;情感叙事样态和审美共鸣,完成了民族间的同理、共情和跨文化艺术沟通。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02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档案对于群体认同作用的研究已成为档案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学者们认为档案应该从正向建构与强化群体认同、以 集体记忆载体形式作用于群体认同等,但在研究中也忽略了档案强化群体认同可能带来的挤压选择空间、割裂各式认同等负面影 响以及淡化档案影响群体认同方式的多样性与认同效力的整体性。文章针对群体认同问题,认为档案学研究应该拓展研究视角, 更加关注档案作用群体身份的消解、群体权利的确立、群体情感的凝聚、群体认同的效力等,提出要尊重群体意愿,维护成员“被遗 忘权”;适当让渡职能,鼓励成员参与叙事;分享共同记忆,激发成员思想共鸣等实践策略。
分类: 哲学 >> 伦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理论月刊》
摘要:叙事作为人类对自身存在的反思形态天然内嵌着价值属性,但现代日常叙事走向了理性化、技术化歧途,并在市场与资本勾连中产生异化,道德从叙事中隐退是现代日常叙事蜕化的主要标志。非常状态作为人类日常社会生活的反面,客观上撕裂了现代日常叙事的理性化、技术化“涂层”,是重新审视叙事之于人类文明意义的最佳时域。非常状态下的叙事,从个体叙事走向国家叙事,道德重新出场并塑造道德记忆,并在仪式塑造中刻写进民族精神。国家叙事在“叙事——记忆——观念”的辩证发展轨迹中,为人类历史前行留下道德发展的精神印痕。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1-16 合作期刊: 《档案学通讯》
摘要:建立覆盖人民群众和民族复兴的档案资源体系,亟须妥善处理诸多建档主体之间的权利关系,即档案 权利。致力于覆盖所有主体、吸纳相关主体和保障合法权益,是构建社会建档理论的缘起。理论构建之前,需厘 清档案权利的相关方、利益方和保障方。理论构建之时,应依照 “成为档案的权利”“管理档案的权利”和 “利 用档案的权利”确立社会建档的纳入范畴、驱动机理和利用转向。理论构建之后,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将 其作为国家档案事业发展有益且可行的补充。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孝悌是家庭养老和社会敬老的精神内核与行为规范。在孝悌生成、淡漠与回归历程中,孝悌传承式养老的家庭构建主要是基于孝悌的追忆、家庭“中人”结构承上启下的孝悌言传身教、当代特色化孝悌中体现家风亲情教育的承递渗透,以及代际间孝悌观的差异化认同。在老年生活照料与情感关爱中,构建包括赡养、敬爱、亲昵、孝顺、扶助、陪伴的现代家风亲情孝养结构。亲情照料应与社会敬老包联服务制度相结合,回应和解决家庭养老需求中的实际问题,切实延续家风亲情与孝悌传承式养老的现代生活途径,传承与弘扬孝悌美德。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7-15 合作期刊: 《档案学通讯》
摘要:档案开放利用是档案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也是其与隐私保护内生性冲突加剧的关键所在。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体系化、社会化、智能化、共建化、记忆化需求,加大了隐私侵害风险和保护难度,致使传统“自决式”“防御式”等个人主义保护范式式微。因此,有必要补强适用“隐私即信任”理论,通过引入档案“信息受托人”模式、强化档案可信技术应用、完善档案领域社会信用治理机制等措施,来改良和维护可信任档案数据关系,以实现档案开放利用与隐私保护的平衡。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16
摘要:摘 要:[目的/意义]在“十五五”全国档案事业规划的背景下,数据要素的可信流通与价值共创为档案记忆的动态生成提供了关键支撑。系统揭示数据要素驱动的档案记忆动态生成的理论机制与实现路径。[方法/过程]本文以文件连续体模型为理论基础,提出“要素记录化、记录记忆化、记忆社会化”的三重递进逻辑。结合时间、空间与语义三个维度,结合可信数据空间的核心理念与数据叙事方法,构建数据要素-文件连续体-社会记忆的非线性叙事框架。[结果/结论]揭示了数据要素在档案记忆动态生成中的激活路径,提出了从资源整合到语义扩展的技术路径,阐明了档案从静态记录工具向动态知识网络节点转型的逻辑,为“十五五”期间的档案智能化发展提供理论创新与实践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