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从西方引入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思想及其不断周延的大学功用概念,使高校科教融合意涵从基于传统大学职能的科教融合延展到基于现代大学功能的科教融合,再过渡到基于当代大学效用的科教融合,构成了职能一微观、功能一中观、效用一宏观三个“视角一层次”。基于此,全面检视我国高校科教融合的发展困境,可归纳为协同育人层面高校教学与科研呈现“冲突”或“矛盾”、机构整合层面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协同性”不足、资源统筹层面教育事业与科技事业的“整合性”欠缺三个方面。面向未来,在人才培养方面从关注“科研的育人性”向更加关注“教学的学术性”,在组织机构方面从关注“机构合并融入”向更加关注“混合平台创设”,在资源配置方面从关注“部门统筹协调”向更加关注“创新策源能力”转换,将成为我国高校科教融合的纾解之策。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8-12 合作期刊: 《新金融》
摘要:科技金融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良性互动和交互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结合或深度融合的耦合关系。本文在分析两者耦合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4—2020 年中国31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综合分析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及其互动发展关系。研究表明:2014—2020 年,中国科技金融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耦合协调度显著提高,且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不同省份两者间协调发展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通常表现为东部较高、中部次之、西部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大部分地区的耦合性呈现出“高与高”或“低与低”聚集的地域分布特征。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优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科技金融创新能力、强化科技金融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政策建议。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7-08 合作期刊: 《党的文献》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提升我国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出发,就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意义、战略谋划、主体力量、重点任务和坚强保障等问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迎接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挑战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打破西方技术封锁、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在战略谋划上,要以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为战略目标,以聚焦“四个面向”、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战略导向,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为战略支撑;在主体力量建设上,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在重点任务上,要加强基础研究,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在保障机制上,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和创新氛围。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17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当前,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融合,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国际国内诸多因素迫切要求我国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成科技强国。我国的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为政府”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优势、超大规模市场和科技领军企业的引领优势,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力支撑。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8-17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摘要: 马克思市场规模引致技术创新理论包括:市场需求是引致技术创新的根本原因,追求超额利润是市场需求引致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分工深化是市场需求引致技术创新的内在机制,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存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等。马克思市场规模引致技术创新理论为我国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党提出的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技术创新,就是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形势新特征新要求,对马克思市场规模引致技术创新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即把马克思的市场规模扩展为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把技术创新内涵深化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和完善的基础设施等,把马克思市场规模引致技术创新的机制深化为规模经济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分工效应和数字经济发展效应,从而形成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技术创新的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