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与实证科学之分出发区分两种“身心关系”一一“身心关系”学说新探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21

    摘要:提要」“身心关系”问题自古有之,两千多年来学术界已进行了大量讨论,提出许多观点学说,包括一元论的“身心同一说”及“身心互动(交感)说”、二元论的“身心平行说”等,但都未得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其中以笛卡尔“身心关系”学说影响最大,引发的争论也最大。本文认为,人类之所以从动物界脱颖而出、成为不断发展的高等智能生物,最重要的因素是发明和使用以命名为基础的语词语言,使人脑愈益复杂,愈益高于动物的大脑,人类的认识能力即智力水平愈来愈高,语词语言同时是人类所有个体的脑活动、尤其是智力活动及其产物在共时上和历时上相互沟通和联结的主要纽带。在此过程中,语词的数量越来越多,表达的精细性和准确性也越来越高,能满足社会生活不断变化及愈益广泛科学研究结果表达的需要,人类智力活动的结果也因此联结为一个整体,共同建起科学知识大厦并推动社会不断前进,同时创造出愈益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个体层面的“身-心”之分实际是生理和心理之分,二者密切相关,其区分是相对的,是生理学、心理学等实证科学研究的对象;人类层面的“身心关系”实际上指“物质-精神”关系,其区分是绝对的,属于哲学存在论(“万有论”)研究的问题即基本层次问题。在笛卡尔著作中,他所说的“心”主要用“心灵”(拉丁文mens,法文esprit)和“灵魂”(拉丁文anima,法文ame)这两个不同的词,这两个词均多义或词义模糊,尽管他称这两个词意思相同,但他用“心灵”一词远多于用“灵魂”一词,并实际上用“心灵不朽”取代了“灵魂不朽”。其“心灵”一词既包含“灵魂”一词的某些含义,也含有和“物质”相对的“精神”即人脑活动及其产物的意思,而“灵魂”一词主要指人脑及其活动本身;前者属于哲学研究范围,后者属于实证科学研究范围。由此可得出,笛卡尔“身心关系”学说并非如学界普遍认为的那样是不融贯的,而基本上是融贯自洽的。只有从哲学与实证科学之分出发区分两种不同的“身心”二元论,才能破解“身心关系”难题。但哲学领域的“物质-精神”二元论仍有其局限和缺陷,从笔者《超越西方思想》一书提出的四元基本层次论(对象、语词、内涵、想象力世界)出发方可彻底破解存在论问题。

  • 马克思对物性理论的继承和修正 ——基于现象学的视角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笛卡尔认为物的本质是广延,灵魂的本质是思维,因此物相对于思维来说具有超越性。但是,天赋观念可以把握物的广延,使得物可以被认识,所以物是超越性与可认识性的统一。马克思基于现象学式的感性活动理论,继承并修正了笛卡尔的物性理论。第一,笛卡尔的物性理论包含心物异质性和心物一致性的矛盾,马克思则在将心物异质性和一致性放在感性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构建,消除了二者的冲突。第二,笛卡尔的物性理论依赖信仰的外在统一,陷入了无限后退的困境。马克思在现象学式的感性活动的内在性统一中揭示了信仰的发生机制,消除了外在统一的无限回退困境。第三,笛卡尔的物性理论是静态化的抽象统一。马克思将这种统一放置到生存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语境中进行阐释,将笛卡尔的物性理论变得更加具体化和立体化。研究马克思对笛卡尔物性理论的继承和修正,对认识笛卡尔和马克思的物性理论及其关联具有重要意义。

  • 康定斯基的反叛实践与现代主义绘画的观看机制变革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本文以康定斯基及其艺术实践为例,试图探讨以反叛姿态出现的现代主义绘画在何种意义上代表了视觉政体的变革——在康定斯基这里,其文字与绘画所呈现的实证主义科学与神秘主义的杂糅,正是笛卡尔透视主义被科学实证主义所取代的过程中主体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想要真正理解现代主义绘画的产生,就需要回到观看机制的问题上来。

  • 康定斯基的反叛实践与现代主 义绘画的观看机制变革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10-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本文以康定斯基及其艺术实践为例,试图探讨以反叛姿态出现的现代主义绘画在何种意义上代表了视觉政体的变革——在康定斯基这里,其文字与绘画所呈现的实证主义科学与神秘主义的杂糅,正是笛卡尔透视主义被科学实证主义所取代的过程中主体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想要真正理解现代主义绘画的产生,就需要回到观看机制的问题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