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摘要:能源贫困是多维贫困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缓解能源贫困对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精准帮扶政策如何对家庭能源贫困缓解产生影响,值得深入研究。利用微观家庭数据构建多维能源贫困指标,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精准帮扶政策影响家庭能源贫困的实际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精准帮扶政策显著降低家庭能源贫困发生率,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可靠。第二,精准帮扶政策通过救济式扶贫和造血式扶贫有效缓解家庭能源贫困。第三,精准帮扶政策对女性占比较高家庭能源贫困的缓解效应较为明显,但对抚养负担较重、有不健康个体和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政策倾斜不足,表明扶贫红利的释放并非均匀受惠于各类家庭,原因是脆弱家庭人力资本不足限制扶贫政策发挥就业帮扶效应。上述研究发现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新时代缓解我国相对贫困问题提供新颖的政策见解,并为后脱贫时代帮扶工作重点群体的目标瞄定和政策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7-29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保障欠发达县域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精准帮扶政策的应有之义。文章基于2006—2019年中国县域数据,采用经济增长收敛方程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①我国县域经济存在收敛性,精准帮扶政策可以提升欠发达县域的经济增长速度(β收敛)。从作用机制看,产业结构升级与财政效率提升是精准帮扶助推经济收敛的关键,这与新古典增长理论、新经济地理学或内生增长理论的假说机理都不相符。②精准帮扶期间中国县域经济收敛源于贫困县、非贫困县内部的差距缩小(俱乐部组内收敛),而以东西部协作为代表的结对精准帮扶不能显著缩小贫困县与非贫困县之间的差距(俱乐部组间收敛)。据此,提出我国应该依据欠发达县域的比较优势顺势而为,兼顾效率与公平,调整优化结对关系和帮扶方式,加强政府综合治理能力,借助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等振兴欠发达县域,实现共同富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