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性、基础性工作。新时代以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乡土社会失序与文化失调、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视不够、队伍建设不足、体制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推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在狠抓基层党建中激发干部热情,在村规民约制定中凝聚共识认同,在村庄发展建设中构建群众愿景,在文明评比表彰中强化群众激励,在执行公正奖惩中树立规矩意识,在化解矛盾冲突中实现移风易俗,在文明志愿活动中充实群众生活,在因地制宜推广中延展基层创造,在明确主体责任中打造协同体系。在实际政策制定和推广中强化精神文明工作队伍,夯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打造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并推广诸如红白理事会等行之有效的基本制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理论建设》
摘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和国家将人民精神生活富有与精神世界丰富纳入到国家发展的战略格局之中,充分展现了党对于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特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规定,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论断的生成具有深刻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从理论意涵上看,精神世界的丰富是物质领域相对发达的体现,是人的属人性特质的彰显,也是人对自身精神生活的主动性开发。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具有主体结构上的全民全面性、内容联动上的统筹协调性、实现方式上的共建共享性、推进形态上的渐进长期性等特征。新征程上,应将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夯实精神生活的物质根基,强化公民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创造优质精神文明环境有机结合,进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06-06 合作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移风易俗是一个长期面向基层社会的文化治理实践过程。在其阶段性治理目标中,指向精神文明移风易俗的行动逻辑,通常贯穿于对村庄既有风俗事象的适度改造或者彻底革新的文明化进程之中。剖析当下移风易俗行动常见的主体对象和实践类型,可知其行动的表层逻辑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层面的策略性治理逻辑;二是地方政府层面的现实性权衡逻辑;三是村庄层面的现代化反应逻辑。这种国家治理话语下移风易俗的行动逻辑,既有历史性文化治理的逻辑支撑,也有现代性文明生活的逻辑保障。正是受到国家总体性治理策略以及各地乡村对于现代文明建构与反应的深层逻辑影响,移风易俗行动路径在我国各地乡村呈现明显的异质性。
分类: 公共管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1-03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2011—2022年安徽省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构建普惠金融和乡风文明发展水平评价指数,实证分析普惠金融对乡风文明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对乡风文明建设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种影响有赖于普惠金融的广度、强度和深度等3个维度发展水平。中介效应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是普惠金融助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普惠金融对乡风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据此,建议充分发挥普惠金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独特优势,努力夯实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重视普惠金融促进人力资本提升和增加乡村居民收入的间接作用,实施差异化的普惠金融政策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识,是立足于人民的精神需要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条件,其时代意蕴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追求中得到体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得以推进,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加以升华,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价值引领、舆论引导、产品供给、共享机制和数字赋能等层面接续实现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赋予经久不息的原动力和安如磐石的内聚力。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道路中由内化到外化,由理论到实践,按照“内在生成—关系联结—实践外延”的演进逻辑,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向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多重维度、追求向度和践行力度。
分类: 哲学 >> 伦理学 发布时间: 2024-01-09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当代中国人的公共文明素质提升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礼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以毋不敬和谦逊自律为精神内涵的礼文化,经过现代文明的创造性转化,运用到国民公共文明素质提升的教育中,必定能给中国人带来崭新的精神风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公共文明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而教育者率先垂范则是道德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06-06 合作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维度,中国式现代化是思考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等具体问题的一个总体性视角。人的问题是城乡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应以现代文明为指向,致力于解决"人的现代化"问题。在当前特定的历史时期,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应以历史文化传承为核心内容,提升乡村文化主体性地位,让人们逐渐意识到,乡村与城市是两种不同的文明形态,是可选择的生活空间与生活方式,本质上并无高下之分。人们只有在思想观念中不再贬低乡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发展问题,才有可能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现代化方向与历史文化传承并不相悖,二者有机结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06-06 合作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民俗遗产化是地方性知识与普遍性知识相遇、交融的过程,也是民俗遗产的社会性嵌入过程,因而它能够进一步强化和发挥乡村民俗的文化保护、社会认同和精神重塑等多元文化价值。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民俗遗产化的文化价值需要与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耦合。当前在地化和公众化的双重情境给民俗遗产文化价值的实现带来了多重挑战和新的机遇。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民俗遗产化的积极作用。作为乡村精神文明的精神纽带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未来发展的历史根基,文化遗产保护的实现就必须保障乡民的主体地位、丰富本土化实践形式、强化公众参与和全民参与。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坚持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追求,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实践,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探寻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时代价值、理论渊源,对新发展阶段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展开研究,这对于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0-02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1-09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生态文化是反应和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样态和形式,是生态文明的文化表征。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从综合创新的高度推动生态文化理论的生成,将生态文化看作是一个涉及整个社会意识领域生态化的广泛过程和结果,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生态文化发展的价值旨归,要求按照系统观念推进生态文化建设,这样,就形成了新时代生态文化理论,实现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推进,实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机统一。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7-16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具有鲜明的个体旨归、深远的社会价值、显著的国家意义和一定的世界影响。推进这一系统实践,既能促进城乡居民全面发展、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创造条件,也能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为城乡融合发展充实精神向度,还能推进文化自觉自信自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文明支撑,更能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内涵、为人类文明进步探索融合路径。立足时间、空间、内容、目的等认知向度,可以推断,推进城乡融合的新时代、兼及城乡的融合性空间、精神文明各要素的涵育、充分均衡的高质量融合,界划了新时代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变化性历史方位、复杂性行动场域、全面性关涉内容和关键性实践愿景。着眼于应然需要和现实样态,新时代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稳步向前的历史过程,离不开科学精准、系统高效的实践推进“目标导向、观念引领、机制保障、行动支撑”是一条环环相扣、逻辑衔接的实现理路。研判现实背景和实践要求以建构综合性目标体系,立足现实反思和问题批判以强化总体性观念引领,重视政策扶持和社会支持以健全长效性保障机制,创新行动举措和工作方式以凝聚全方位行动合力,是实现新时代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关键路径。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任务的完成,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基础条件;面向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阶段,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成为关键。应当明确,新时代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共同富裕、不同区域农村协调发展的共同富裕、农民群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的共同富裕。当前,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面临许多难题,突出表现为城乡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发展不充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不平衡尤其是精神文明发展不充分。要破解这些难题,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着力提升农村发展质量,缩小不同区域农村发展差距;加快优质文化传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城乡之间、不同区域农村之间、农民群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共同发展。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有其理论、历史和时代的逻辑机理。 相较于 传统文化生产力,文化新质生产力是以“高质量发展”为内在要求、以“高效能”为 显著标识、以“创新性”为根本驱动、以实现“新的文化使命”为目标任务的新样 态、新形式。 以文化新质生产力引领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在于提升科学思维能 力,为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提供方法论指导;建设新型文化劳动力队伍,为发展文 化新质生产力奠定人才基础;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构 建新型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