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解中国——概念、特征与内涵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5-23 合作期刊: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本文对中国经济波动研究中的重要概念进行了重新阐述与区分:冲击是经济波动的来源,而对经济均衡造成扭曲的“楔子”则是冲击传播的机制,二者并不等同,更不能割裂。在厘清相关概念基础上,从产出、劳动、投资和消费四个角度对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核算,结果表明:效率楔子及经由其传播的冲击是理解中国经济波动的首要因素;劳动楔子对解释中国劳动力市场波动和疫情以来的经济运行特征有重要价值;投资的下滑并非是投资楔子恶化带来的,而是与经济基本面高度相关,但投资楔子对理解中国“低消费”特征有重要意义;不同楔子对经济波动的贡献是动态变化的。本研究利用相应市场楔子对现实中摩擦进行概括测算的思想,对指导在结构模型中如何引入摩擦有重要价值,相关结论对宏观政策取向有一定启发。

  • 贸易条件、 国际利率冲击与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传染和溢出效应是当下国际宏观经济学的热点和核心问题,而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正在向纵深发展,在危机传染机制下的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各种外部条件的冲击。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波及效应,文章基于开放经济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动态均衡模型并对中国经济波动特征进行了研究,模型引入了反映国际经济传导的两类关键冲击,即国际贸易条件冲击和国际融资利率冲击。参数校准后的数值模拟显示,开放经济模型能够较好地匹配我国实际经济的主要二阶距波动特征,进一步的波动性分解发现国际贸易条件冲击和国际融资利率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有很强的解释力。政府在开放经济框架下应该加强对经常账户和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使得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走向纵深的背景下稳定增长。

  • 贸易条件冲击与发展中国家——基于53个国家的SVAR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如何加强和推进南南合作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以1980-2020年53个发展中国家为样本,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探究贸易条件冲击对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虽然同属于支出法GDP核算体系,但生产端GDP与支出端GDP在核算发展中国家经济活动时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条件不同;第二,支出端GDP核算方法与宏观调控政策可以更好地解释贸易条件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可将解释程度从已有文献的10%提升至40%;第三,发展中国家多采用加剧经济周期的宏观调控政策,无法起到熨平周期的作用,因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汇率稳定双重目标不能同时实现。本文从核算方法视角解释了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之间存在分歧的原因,为加强南南合作以期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政策参考。

  • 我国国有企业如何响应外生: 不同性质经营主体策略互动的视角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7-02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面对供给侧或需求侧短期变动引致的外生经济波动, 经济体系内不同所有制类型的经营主体响应存在区别。 本文构建了需求侧与供给侧外生冲击情形下政府与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 研究表明, 当出现外生重大冲击时, 随着最优规制参数变化, 民营企业自发调整产出; 而国有企业将承担更多公共功能, 以维持总产出相对稳定, 从而市场体系内生出两类主体的行为差异。随着外部冲击消退和市场功能修复, 最优规制参数相应优化, 不同经营主体的最优产出相应进行调整, 市场呈现功能性与结构性调整特征。 国有企业制度是我国经济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 关键性制度。 从多种所有制企业行为交互视角出发,应推动建立一种有利于实现整体公共目标的包容性的行为监管框架, 并基于公共目标的变化来推进国有企业的功能调整和布局优化。 

  • 环保规制下的中国与稳定化政策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西方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18

    摘要:关于环境规制对就业和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以往研究均将环境规制视为“岗位杀手”。 通过构建包含环境污染、环保和劳动力市场摩擦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考虑环境污染对生产的破坏性,可以考察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市场及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在模型参数校准的基础上,二阶矩匹配的结果表明考虑环境污染对生产破坏性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仿真数据能够较好地拟合中国现实数据。环保税冲击的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表明,环保税率上升引起的逆向冲击导致劳动力市场紧缩,并且环保税率上升导致宏观经济波动加剧,但如果政府将环保税用于企业聘用补贴,将有助于缓解征收环保税带来的劳动力市场紧缩和宏观经济波动,进而有助于降低政府熨平经济周期的成本。稳定化货币政策设计的研究结果显示,环保政策显著改变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且这一改变对失业的影响尤为明显。社会福利分析的结果指出,在环境规制的同时,采用以失业为盯住对象的货币政策机制和聘用补贴相结合的政策组合具有兼顾环保、就业和宏观经济稳定的效果。

  • 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的影响——基于三部门新凯恩斯模型的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宏观经济由不同产业构成,其整体波动是不同产业波动的综合效果,蕴含了不同产业自身的波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文章在考虑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构建了三部门的新凯恩斯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升级熨平经济波动的四种具体机制:粘性价格机制、部门需求转化机制、厂商价格策略互补机制和产业相对规模变动机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发现:考虑产业结构的三部门新凯恩斯模型明显优于单部门模型,能够较好地再现中国产业波动性大于总产出波动性的特征事实,文章模拟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能够降低宏观经济波动20%左右。文章的研究结论意味着,政府要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应注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 财政和货币政策协调机制与宏观经济稳定——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的研究

    分类: 统计学 >> 统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为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对经济的影响,文章构建了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引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劳动收入税、资本收入税)、跨期消费、劳动供给和生产技术等冲击,分析研究了各种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供给、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冲击,对不同类型家庭(李嘉图式家庭和非李嘉图式家庭)消费的影响具有结构性差异;劳动收入税和资本收入税冲击,不仅不会降低产出和消费,还会增加资本存量和增进社会福利。方差分解表明,生产技术和货币政策冲击解释了内生经济变量波动的大部分信息,跨期消费冲击对消费、资本存量、劳动供给以及社会福利具有一定的解释力,资本收入税冲击对政府债券存量有一定的解释力。

  • 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跨境资本流动与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发布时间: 2024-10-01 合作期刊: 《统计与信息论坛》

    摘要:近几年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持续攀升,国内经济也由量的发展转向质的提高,那么明确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则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中国 2001年1月至2022年 12月的数据构建 VAR模型和“BK"溢出指数实证研究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跨境资本流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及其周期性特征。研究表明:第一,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升高和跨境资本流动增加都会导致中国经济波动加剧;第二,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升高会促进跨境资本流动;第三,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而存在差异,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短期(半年内),而跨境资本流动在短期和长期(半年以上)均对经济波动产生不利冲击。因此,相关部门需强化不同周期下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针对不同周期下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跨境资本流动对经济波动产生的影响实施相对应的措施,并完善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监测体系,以实现经济稳健发展。

  • 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 与中国 ———基于非对称视角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发布时间: 2024-10-01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经济波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基于非对称影响的视角,构建一个融入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和经济波动的MundellFleming模型,从理论上分析各要素的非对称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对物价水平的抑制效应大于贬值对物价水平的促进效应,长期内人民币升值对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大于贬值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此外,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降低对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都大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的抑制效应。以上结果均通过稳健性检验。因此,央行需要加强对汇率与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的非对称效应的关注,以实现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