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数字时代美术馆身份发生转变,通过文本的塑造、展览的推广、影像的传播、数字形象的辐射四个方面,美术馆的文化传播者身份被选择、叙述和展示,美术馆立体建构取代平面建构,某件艺术品、某个艺术家,或者是某个可以承担起符号话语的物质实体,它们都拥有了文化传播者的身份,通过它们,确定其所属国家和民族在全球艺术发展中的位置。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数字时代美术馆身份发生转变,通过文本的塑造、展览的推广、影像的传播、数字形象的辐射四个方面,美术馆的文化传播者身份被选择、叙述和展示,美术馆立体建构取代平面建构,某件艺术品、某个艺术家,或者是某个可以承担起符号话语的物质实体,它们都拥有了文化传播者的身份,通过它们,确定其所属国家和民族在全球艺术发展中的位置。
分类: 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哲学家》
摘要:柏格森的时间观是其哲学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他基于对传统空间化时间观的批评而建立了作为绵延的时间,并从中确立了自由。而在其整个研究思路中,柏格森都是以康德为主要参照系的。柏格森消解了康德时间观中的无限性、同质性、可量化等特点,将时间理解为流变性、连续性、渗透性的绵延。这样的时间与空间不再具有类比关系,从而奠基于绵延的自由、意识世界和奠基于空间的物理世界具有了本质区别。所以,适用于物理世界的逻辑推论的思维方式就不适合于用来认识自由和绵延。毋宁说,后者的意义依赖于人的直觉和体验。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作为20世纪初法国最著名的哲学家,柏格森反对机械论和目的论对视觉的定义和规范,通过时间(绵延)-空间(广延)、质-量、异质-同质、连续-间断、记忆-物质、膨胀-收缩、直觉(具身体验)-理智(抽象观念)、运动-封闭等一系列二元对立的范畴,挑战和批判了视觉中心主义模式和时间的空间化观念。柏格森的反透视主义的视觉理论主要基建于他的生命观和身体观之上,强调视觉和身体、视觉与直觉感知关系的重要性,从而推动了更广泛的时间和具身性感知体验的讨论。他将视觉对世界的印象和知觉命名为“快照”,这不仅与现代摄影机的功能相似,也与哲学的抽象化指向同步。这一系列的关联性,使柏格森的视觉理论既对梅洛-庞蒂和德勒兹的美学和视觉理论产生影响,而且促进了立体主义以及未来主义现代文艺作品的风格转换,也对当下的视觉文化和视觉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