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其催生的消费者信任问题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的系统性问题。本文以皖南Q县茶产业为案例,从“互动一认知一制度”的视角,对绿色农产品的消费者信任建构展开分析。研究发现,Q县茶产业的消费者信任建构受到三种机制的影响:企业、政府与平台监管为主的制度建构机制;品牌、声誉与信息传递为主的信息认知机制;情感、权益与群体认同为主的互动联结机制。Q县茶产业消费者信任建构的成功得益于产品质量监管、品牌营销、多主体互动的共同作用。因此,绿色农产品的销售需要在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协调起“互动一认知一制度”中的多种因素,推动消费者信任产生。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16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543篇实证文献,采用荟萃回归分析方法,实证分析绿色农业技术采纳影响因素研究结论的异质性来源。结果表明:“省份”、是否纳入“村干部”和“政府补贴”等变量分别对“年收入”“种植规模”“性别”在样本文献中呈现的显著性具有正向作用;“自变量数量”“因变量类型”分别对“年收入”“劳动力数量”在样本文献中呈现的显著性具有负向影响;“有效样本数”“是否纳入‘合作社’”均对“农业收入比例”在样本文献中呈现的显著性具有正向作用,而“省份”对“农业收入比例”在样本文献中呈现的显著性具有负向影响;现有研究存在样本选择偏差,研究样本并不能反映总体分布状况;已发表的文献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呈正向显著的研究成果比负向显著的结果更可能被发表。据此,为了提高研究结论的科学合理性,建议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应进一步完善研究设计,重视变量选择、样本规模、研究区域等研究特征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充分考虑农户多重特征对影响因素显著性的相互干扰,减少发表偏倚对学术科研的影响。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两阶段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企业、农户、地方政府、土地合作社四个主体在绿色农业技术采用背景下的行为选择和收益变化,并开展数值仿真与演化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合作社的成立通过提升利益主体收益、形成三方共生局面,促进绿色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采用,并使得演化稳定结果达到帕累托最优情景的概率增加;采用绿色农业技术的成本、收入提升程度对土地合作社行为选择的影响更大;企业展现出较为稳定的参与意愿,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对初始投入、政绩与声誉提升程度、上级政府惩罚力度等三个因素更为敏感。据此,建议企业大力开展创新研发工作以提升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土地合作社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同时成立公关部门,增强自身的议价与谈判能力;地方政府引导土地合作社、企业在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下自主开展市场交易,减少不必要的监管成本。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利用河南省产粮大县的645户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感知价值的形成机理,系统研究农户感知价值对其绿色农业生产意愿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动逻辑遵循“感知价值→行为意愿→行为表现”路径范式,农户感知价值对其绿色农业生产意愿与行为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显著影响,且感知价值对绿色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大。(2)农户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对其绿色农业生产意愿与行为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显著影响,其中感知利益对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大,感知风险对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这表明农户在做出真正决策时,其绿色农业生产感知风险的影响力大于感知利益的影响力。(3)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意愿与行为发生了悖离,政策变量对其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且激 励型政策比约束型政策更能促进农户主动实施绿色农业生产行为.因此,政府应在宣传教育、技术创新、规模化生产、政策激励等方面加大力度。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乡村发展的引擎,对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在取得突破性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配套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的缺乏、成果转化推广缓慢、农业科技人才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乡村振兴所面临的现实困境,通过对农业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进行梳理,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管理成本和改善农业环境四个方面提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路径。其中,以完善农业顶层设计、保障农业基础设施、增加人才储备、加强农业科研投入、搭建农产学研平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路径,以数字农业发展、智慧农业发展、绿色农业发展为辅路径,全面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