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的农户数据,实证检验加入合作社对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加入合作社对农户进行耕地质量保护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这与合作社提供的农业生产技术与培训服务、农产品溢价激励与传递农业生产信息有关,经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加入合作社主要通过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提高农户绿色生产认知两条路径促进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异质性分析表明,加入合作社对家庭土地经营规模较大、中西部地区、农业收入预期较高及未经历过土地调整的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据此,建议发挥合作社的组织平台作用、创新合作社发展模式、加强政府对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全面推广合作社培训制度,以实现耕地质量保护。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5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常州市1 532个规模经营户样本数据,采用两阶段估计策略,实证分析农地经营权属性对规模经营者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经营权债权属性占优时,农地产权稳定性与完整性相对较低,规模经营户更倾向于采取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农地经营权物权属性占优时,农地产权稳定性、完整性较强,规模经营户采取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概率反而较低。此外,农技培训、农地经营规模、参与农业经营组织与农业保险等经历对农地经营者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具有促进作用。据此,建议采取农地经营权属性分类引导的耕地质量保护激励措施,促进农地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与耕地质量保护协同发展。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0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是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措施。利用多项内生转换回归模型,探索了中国粮食主产区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对种植业净收入的影响。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措施未显著增加种植业净收入,甚至可能导致种植业净收入损失。(2)采纳作物轮作的农户若选择不采纳,其种植业净收入未发生显著变化。采纳其余耕地质量保护措施的农户若选择不采纳,其种植业净收入将显著提升。(3)采纳多项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对种植业净收入的负向影响存在协同效应,即农户采纳的保护措施更多时,对种植业净收入的消极影响更显著。基于此,耕地质量保护措施的推广需要充分保障农户在采纳措施后的经济效益,并对此提出对策建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和国际局势剧烈变化,加剧了我国人地矛盾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挑战,加强耕地保护迫在眉睫。而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普及成为推进耕地质量保护技术采纳的重要途径。基于有限理性假设和社会互动理论,揭示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的耕地质量保护技术采纳并不是“万能药”:农户的在线农业信息搜寻显著促进了耕地质量保护技术采纳,但是在线社会互动削弱了在线农业信息搜寻的积极效应;且由于存在“回声室效应”,如果稻农是“非意见领袖”,则上述削弱作用更加明显。本研究为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保护性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了启示。一方面政府应不断强化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并优化农业技术信息的网络治理,以继续促进农户“自下而上”的农业信息获取对技术采纳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保护性技术的采纳是“科学性”和“本地性”相融合的过程,应进一步鼓励农技研发的本地化并提高农户的数字素养增强其数字信息甄别能力,以克服互联网和社会网络双重互动对技术采纳带来的消极影响。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户是耕地质量保护的直接主体,农户外在嵌入的社会网络和内在的感知价值对其参与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利用陕西省1019户农户调查数据,在对农户社会网络和感知价值进行测度的基础上,采用二元 Probit模型分析了社会网络及感知价值对费用型和资产型耕地质量保护措施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网络中网络互动与网络规范对农户采取两类措施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信任仅对采取资产型措施有显著影响,网络互惠仅对采取费用型措施有显著影响;(2)经济价值感知、生态价值感知和社会价值感知对农户采取两类措施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价值感知仅对资产型措施有显著影响;(3)感知价值能够强化社会网络对费用型措施的正向影响;(4)技能培训和耕地流转对两类措施的采取均有促进作用,文化程度和劳动力人数仅对费用型措施有促进作用,性别和耕地面积仅对资产型措施的采取有促进作用,而劳动力完全分工对费用型措施的采取表现为促进作用,对资产型措施的采取表现为抑制作用。据此,相关方案的实施应充分利用社会网络和感知价值在农户耕地质量保护中的作用,对不同措施采取差异化的激励策略。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耕地质量事关农业可持续发展,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818份调研问卷,探索并 验证新一轮确权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一轮确权能够有效激励农 户采纳土壤肥力提升和养分平衡行为,激励农户更多采纳保护性耕作行为.具体表现为:确 权颁证增加了农户施用有机肥、施测土配方肥和施石灰三类行为的概率,提升了农户采纳秸 秆还田、免耕和深松三类技术的可能性.考虑到确权颁证的内生性和不同耕地质量保护行 为相互之间可能的关联,分别使用PSM 模型和 Mvprobit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依然支持上 述发现.进一步分析表明,确权颁证的政策效应有滞后性,相对持有确权证期限较短的农 户,持有确权证期限较长的农户更可能采纳上述各类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并且,农地确权对 部分类型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受到土地调整经历的负向调节,二轮承包期间经历过土 地调整会削弱新一轮确权对农户施有机肥、施石灰和采纳免耕技术三类保护性措施的激励作用。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19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对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影响。从理论上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这一技术进步对粮食产量和粮食种植收益的“一致性”效应抑或“跷跷板”效应,系统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粮食产量和粮食种植收益的作用机制,并采用玉米种植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发挥粮食增产宏观目标与农户增收微观诉求兼容的”一致性”效应,在进行替换解释变量和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的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促进农地规模经营和激励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实现粮食产量和粮食种植收益协同提升;农户异质性与环节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致性”效应因农户种植规模、经营发展类型和家庭劳动力从业情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采纳植保和收获环节社会化服务有助于增加粮食产量,采纳耕整地、播栽、灌溉和收获环节社会化服务显著促进种粮收益提升。据此,未来应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的匹配性,优化粮食生产方式以适应高质量粮食消费需求,同时加快推进农地规模经营和健全耕地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