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0-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穿越’——影像装置中的洞见”展出的交互影像装置《洞见》,内壁由LED显示屏组成,外型为一个11.5米长的虫洞模型,融合了声、光、材料、建造、交互、特效影片、原创电子音乐等多项技术,由多学科团队历时11个月联合作战完成。“虫洞”又称时空洞,是连接多维天体的时空细管。照明科技让“虫洞”有了艺术的化身。观众可以穿越光的隧道,在通往彼岸的路上,体验无常的当下。“洞见”即是指观众进入“虫洞”中的所见,也是通过沉浸式体验所激发的种种领悟。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下技术、商业、教育等因素对创作主体和创作状态的影响,阐述当下青年艺术所面临的各种困境、问题和机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潮流文化”、亚文化元素的渗透,以及艺术商业模式的转变,艺术的外延和边界正在不断变化和扩展,“成功”的标准也更加多样。但从未来的角度看,作者呼吁关注那些粗糙的、从泥土里长出来的艺术。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本文以时间为线索,旨在通过对于策展历史的追溯,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策展的发展来讨论如何在“公共空间”概念的演变和进化中,策展人作为艺术活动的实践者和组织者、中间人等角色将艺术推向不同层次的公共空间。“公共”这一话题既包含了艺术创作自身的公共性,也包含艺术展览项目发生场域的公共性,从传统美术馆等展览空间,向替代性展览空间发展,进而向社会公共空间延伸。在移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实体的公共空间拓展为虚拟的互联网领域公共空间,随之而来的是艺术创作形态的虚拟化与数据化,同时伴生展览策展的虚拟化。本文将从时间线索出发进行分析和阐述,论述这一进程中艺术从物质到数据的转变,同时探讨公共性的未来。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09-1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本文以时间为线索,旨在通过对于策展历史的追溯,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策展的发展来讨论如何在“公共空间”概念的演变和进化中,策展人作为艺术活动的实践者和组织者、中间人等角色将艺术推向不同层次的公共空间。“公共”这一话题既包含了艺术创作自身的公共性,也包含艺术展览项目发生场域的公共性,从传统美术馆等展览空间,向替代性展览空间发展,进而向社会公共空间延伸。在移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实体的公共空间拓展为虚拟的互联网领域公共空间,随之而来的是艺术创作形态的虚拟化与数据化,同时伴生展览策展的虚拟化。本文将从时间线索出发进行分析和阐述,论述这一进程中艺术从物质到数据的转变,同时探讨公共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