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邪之众:先秦周民《诗》媒介情感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3-03

    摘要:先秦《诗》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记录型有声媒介装置,其媒介文本为记录周民传统农业社会生存体验的“话语档案”。本文运用媒介考古研究方法重新梳理先秦普通人物话语文本《小雅》《国风》,系统描述乱世周民的《诗》媒介情感话语实践。《诗》为周民“无邪生命”的呈现形式,无邪情感起源于农与自然,周民的诗媒介化情感表达习惯将自然物作为第一出发点;《诗》媒介情感话语总体呈现出反战情感、政治情感、两性关系、乱世明哲修身话题陈述群,话语陈述整体为周民情感原型作正向情感积淀;传播近约五百年的无邪情感话语由王室采编者厘定后在官学中推行,王室贵族强化了官学《诗》媒介的道德教化与政治外交功能,使《诗》成为东周知识阶层稳定的共同对话平台及共有文化资源。

  • 档案治理话语的实践向度考察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02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档案管理话语、国家政策话语、多元学科话语分别是档案治理话语的基础性、指导性、启示性建构要素。不 同话语通过话语筛选限定变化可能、明确互文建构表征、话语隐性互文影响内核,从而搭建起话语建构过程。档案治理 话语的实践向度嬗变规律为建构自身获取场域准入身份,确定话语定位助力持续发展,建构独特身份谋求个性发展。

  • 后保管模式实践背景下的档案话语柔性转向探析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档案话语意指档案内容所映射的叙事意义以及围绕档案建构过程的参 与要素。后保管模式下,档案话语发生多维转向更迭,具体表现在话语构成、话语实 践以及话语秩序等方面。通过解构具体实践中的权责矛盾、范式冲突、职能失调、本 体危机等外化困境,窥探档案话语在后保管模式应用中理念转向与实践转向的速率 适配性问题,进而提出话语形成的控制原则、话语场域的参与原则以及话语描述的分 立原则的柔性策略,为实现档案话语体系的全新构建提供参考路径。

  • 《中国体育报》对2023杭州亚运会报道的分析

    分类: 体育学 >> 体育人文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1-22

    摘要:以《中国体育报》2023年刊发的杭州亚运会350篇报道为观照对象,分别从文本、话语生产、社会实践3个层面展开研究。发现,基于文本与语料库的分析表明,《中国体育报》强化客观的体育成绩报道和讲述体育精神,规避极端金牌至上理念所导致的解读冲突;表明,话语生产对报道叙事策略方面的作用产生影响。《中国体育报》的报道由中国到亚洲再到世界形成由小到大、由点及面的共同体维系,回应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实内涵;认为,话语和话语叙事方式对意识形态与权力结构的关联发挥作用。《中国体育报》以纯粹的体育精神为报道诉求,破除东方主义话语思维,修正西方话语体系下扭曲的中国国家形象。 

  • “群众办报”:中国共产党新闻话语体系核心、本质及原则性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1-02 合作期刊: 《新闻春秋》

    摘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在新闻宣传和报刊出版的实际工作中,直接表现为“群众办报”,并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话语体系和操作原则。本文认为,“群众办报”作为“群众路线”的新闻实践,是“以人民为中心”建党精神的具体体现。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和话语体系的统一。党的新闻工作在把握新闻真实、尊重新闻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实践了调查研究、典型人物报道等实操方法,有机综合了科学话语、建设话语及党性话语等多种形态,形成一套群众路线的新闻话语体系,满足了革命战争时期新闻参与社会动员、推动社会改造的需求。延安时期基于“群众路线”方针的“群众办报”新闻话语实践,既是构建中国革命话语体系的一次重大尝试,也推动了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及党报理论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