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1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研发支出资本化是代表研发成功的信号还是沦为盈余管理的工具目前尚无定论。基于此,本文搜集整理了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项目的明细数据,并区分了真实合规的资本化样本与具有盈余操纵动机的资本化样本。研究发现:在进行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样本中,盈余操纵资本化约占26%;相较于盈余操纵资本化样本,真实资本化样本的盈利能力更强、规模更大、资产周转率更高、销售管理费用率更低、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更高。此外,本文还比较了高新技术企业与非高新技术企业在真实资本化与盈余操纵资本化行为上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出于盈余操纵动机进行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可能性相对较低。本研究不仅丰富了研发支出资本化动机的相关文献,也对投资者深入理解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8-28 合作期刊: 《理论探讨》
摘要:土地空间资本化既是马克思空间理论的现实语境,也是资本向自然空间扩张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不仅通过土地空间资本化分析资本的运行逻辑与权力统治,还通过土地空间资本化分析资本的反生态本性。因此,其土地空间资本化理论既具有经济批判进路,又具有政治批判关涉,还具有生态批判维度。在经济批判上,马克思揭示,资本宰制下的土地空间既是资本积累的工具,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稀缺资本,在资本逐利的本性下土地空间从私有化,商品化走向异化;在政治批判上,马克思阐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土地空间进行支配,并在土地空间与人自身空间的对立关系中,建构资产阶级的权力机制;在生态批判上,马克思指出,资本化的土地空间与人的关系发生裂变。深入探究马克思土地空间资本化批判理论,对于我们当下重新思考。构建人地和谐的空间形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2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本研究基于一个高山蔬菜生产大县的产业外移案例,讨论了在资本流动高度自由的情况下,小商业资本在向外扩张时,为什么会选择联合产业资本进入生产环节,以及这种联合行为如何强化了小商业资本与小农户之间的不平等地位。研究发现,自下而上积累起来的小商业资本和小产业资本在产业外移中形成了纵向联合体,同乡纽带的熟悉和信任关系使这种联合体的组织成本极低。纵向联合体具有专业性、灵活性、流动性特征。纵向联合体一方面在外地建立生产基地,以稳定的供货与下游客户建立长期的业务关系,另一方面严格控制自己基地的供货量,而主要依靠所在地的小农户供货,以控制风险。这一策略使小商业资本与小农户的市场地位不平等被强化,使小农户原本在农产品供不应求时所具有的谈判权也被弱化。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业资本化即运用资本逻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包括市场化的隐性资本化和所有权的显性资本化。1949 年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实践证明资本化不但没有和社会主义生产力形成根本对立,相反,资本化促进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以马克思社会劳动技术剩余为视角,分析中国农业资本化的逻辑与限度,可以看到,技术与资本化的关系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表现。一定历史时期内,资本化对提升农业技术、获取农业技术剩余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资本的本性,必须防止资本化过程中小农户经济地位下降、土地被剥夺以及资本对乡村社会侵入等副作用。最后,文章从技术剩余的角度提出“农民合作社”的中国农业适度资本化路径,该路径实现了市场机制和合作机制的统一、小农户和资本的共赢;该路径的实现条件包括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智慧农业新技术、培育小农户资本以及构建职业化农民制度。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资本化农业如何改造小农,是农政研究中最核心的问题。但在这个问题上最重要的两个理论--马克思主义和恰亚诺夫理论--都有不足:前者忽视了商业资本通过纵向一体化及各种商品关系对小农生产的资本化改造,以及在商品关系中发生的剩余价值的剥削,而后者则在微观层面忽视了劳动力商品化对小农家庭经济行为的改造。这两个理论恰好在这两点上分别对对方做了有益的补充。本文在重新批判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和恰亚诺夫理论的基础上,将两条理论路线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提出农业资本化的“横向集中”和“纵向集中”两条道路,并以当代中国农政变迁的实践来辅以阐述这两条道路所形成的多种资本改造小农农业生产及从小农家庭获取剩余的方式。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4-09-18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导致公司融资和创新活动受阻,公司采取适当的信息披露策略有可能缓解这种不利影响。基于2008-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在应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时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公司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调高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可吸引更多的证券分析师关注,使公司信息环境得到改善,进而降低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预期,增强公司从外部获取融资的能力。我国上市公司应在会计准则范围内充分发挥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信息传递功能,以增强应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能力,从而把握好自身发展的机遇。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14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本文以慈文传媒并购赞成科技为例,探讨外购商誉初始确认方法和入账金额的合理性,运用超额收益资本化法对外购商誉初始入账价值进行重估,提出改进的初始确认记账方法。通过总结慈文传媒商誉后续计量的特点发现,管理层在商誉减值损失的确认上有非常大的自由裁量权,资产评估的结果可能并不客观,商誉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工具。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摊销与减值测试并行法对商誉后续计量进行改进,对比了三种商誉会计处理方法下慈文传媒在2016~2021年的财务数据,发现调整外购商誉的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方法可以限制管理层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使得会计信息更客观、可靠和决策有用。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本文从内部控制视角出发,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在两者之间所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环保投资和内部控制均产生正向影响;内部控制在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环保投资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地,从环保投资分类角度来看,相较于费用化的环保投资,机构投资者通过内部控制更能显着促进企业资本化的环保投资。从机构投资者异质性角度来看,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环保投资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强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压力不确定型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环保投资之间的关系不显着;内部控制在压力抵制型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环保投资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在压力不确定型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环保投资之间不存在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机构投资者关注企业长期价值、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从而促进企业环保投资水平提升、推动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