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4-10-29 合作期刊: 《创新人才教育》
摘要:高阶思维培养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观念和法律原则,提升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引导式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四种策略:一是创设目标明确的体验式学习环境;二是提出具有启发性的结构化问题;三是发起注重个体成就的合作学习;四是呈现多元思维的可视化设计。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4-04-26 合作期刊: 《课程·教材·教法》
摘要: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取得的成功基于其学术底蕴。教材学术性的标准在于教材编写基于研究、教材体现理论自觉、教材对学术问题有所突破。本套教材以研究为基本编写方式,在伦理观、德育观、教材观和教学观上都有学术理论的指导。本套教材探明了儿童经验进教材的路径,厘清了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的关系,摸索出了在传统文化教育中体现儿童立场的方法,突破了一些学术难题。“内容至上”的倾向,“应试”化的教学氛围以及对“副科”的轻视,是发扬本套教材学术成就的主要挑战。弘扬教材的学术性,将教材的学术成就转化为实践进步,需要各方面教育主体的共同努力。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11 合作期刊: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摘要:革命道德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革命道德教育的逻辑理路,以知识为基础、以价值为主线、以实践为导向,帮助学生从正确的道德认知过渡到自觉的道德养成与积极的道德实践。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革命道德教学讲授比重“弱化”、理论展开“窄化”、价值挖掘“浅化”三种不良倾向。为提升革命道德教学实效性,教师应重点讲好革命道德的发展脉络和时代价值,讲好革命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讲好革命道德、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等概念的内涵,讲好革命道德和学生实际生活的关系。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4-12-11 合作期刊: 《课程·教材·教法》
摘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育部组织修订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全面了解此次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修订的基本依据、理念和思路、主要过程、重点内容,有助于广大教师深入理解和把握新修订教材的主要特点、变化和核心要求,以更好地利用新修订教材开展思政课教学活动。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19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德基本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主旨,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突出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到的理解力和判断力。本文从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以小学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中《地球“发烧”了》一课为例,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出现的环境污染现象,引发学生针对气候变暖这一现象提出相关问题,引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尝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形式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回归生活“知行合一”,进而培育和提升学生责任意识使核心素养落地。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19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德基本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主旨,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突出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到的理解力和判断力。本文从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以小学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中《地球“发烧”了》一课为例,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出现的环境污染现象,引发学生针对气候变暖这一现象提出相关问题,引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尝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形式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回归生活“知行合一”,进而培育和提升学生责任意识使核心素养落地。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创新人才教育》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议题式教学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走出议题式教学的误区,不将议题等同于主题或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置合理有逻辑性的核心议题,创设多种活动性的情境进行体验式教学,改进教学评价,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进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0-06 合作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也是开展国家意识教育的主渠道。建构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国家意识的分析类目表,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教科书中的国家意识内容进行研究,发现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科书非常重视国家意识教育内容的呈现,涵盖了国家意识的两大主类目和七大次类目,其中国家认同感相关内容尤为丰富。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运用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渗透国家意识教育的具体策略。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8-30 合作期刊: 《课程·教材·教法》
摘要:虽然儿童中心论对于儿童立场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但二者不能等同。儿童立场承认儿童拥有“人”的权利,尊重儿童的特殊性,并强调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立场与学科立场、儿童立场与国家立场、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坚守儿童立场,有利于教材激发儿童学习的真正兴趣,建立与儿童生活的联系,并实现学科的融合互动。前人的初步探索表明,中小学德育教材坚守儿童立场是可行的。基于儿童立场,中小学德育教材的编写目的要基于儿童又超越儿童中心;教材要成为激活儿童发展的“活性因子”;教材内容既要重视儿童经验,也要重视人类知识,并对后者进行心理学化处理;教材要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实现“利学易教”;教材语言要溢满童趣且符合儿童年龄。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11
摘要:《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开展主题学习活动,这是课程改革的题中之义。地方历史资源作为“因地制宜”的重要资源,是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学习的沃土,将地方历史资源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学习中,有利于延续历史血脉,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南通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学习,应当遵循本土化与个性化结合、体验性与实践性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结合、资源优化与教学创新等原则,切实提升育人实效,推动思政课的创新发展。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4-12-16 合作期刊: 《课程·教材·教法》
摘要:《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基本遵循。但在教材修订和教学实践等环节中,要处理好几个基本问题:如何体现本课程革命传统教育的特色;选择适合小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素材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有哪些基本路径;怎样结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落实本课程革命传统教育。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在本课程革命传统教育中实现文件语言、课程语言、教材语言和教学语言之间的有效转换,才能把这一教育主题讲深讲透讲活。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4-18 合作期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摘要:层级性体验教学模式对于纵深体验过程、实现深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思辨研究与课例研究的方式,研究发现:层级性体验教学模式以体验经历调取激发学生投人学习、以体验历程进阶促进知识经验对质、以体验反思回溯深化价值意义评判,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在道德与法治的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铺陈生活情境主题、追溯问题互动对质、延伸道德两难情境的教学策略,并注重优化对质型体验的场景创设、深化生成型思维的线索导引、强化向内型审视的自我对话。研究不仅为层级性体验教学模式的深人理解提供了解读,也展示了该模式达成深度学习的教学范例。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课程·教材·教法》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文体选择是一个未被注意到的教育问题。长久以来,小学德育教材的文体都是论证性的。由此造就了小学德育教材论证文体的“思维定式”,小学德育教材中的正文如果不是观点性的,教材的编写者、审查者、使用者就会下意识地认为不正常。论证文体确有其优势,但母庸讳言,小学德育教材被论证文体支配、主导所导致的问题不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研发过程中,编写组尝试引入叙事文体,效果良好,但遇到的质疑与挑战也非常大。文体选择不能只靠因袭固有做法,不能只靠成年人的偏好,而应依据道德教育的性质、儿童道德学习的特性来决定。当然,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文体选择,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而是一个以谁为主的问题,“叙事为主,论证为辅”是值得继续坚持的正确选择。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1-05 合作期刊: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摘要: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高校要尽快承担起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重任,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着力发挥好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教材“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这既是思政课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时代要求。从融入原则、融入关键点和融入路径三个方面,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探析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路径。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的重大政治任务。党和国家事业的有序发展、思政课课程的属性彰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提质增效,要求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主体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坚持调查研究、坚持系统观念,依据章节教学重点融入适切内容,通过挖掘力量优势、集聚多重资源、立足当下实际,构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协同频度、支撑厚度和时代效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21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阶段和新要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进行显性与隐性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将爱国主义教育法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法治素养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的双重属性。本文从三重维度分别探讨爱国主义教育法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指导思想,爱国主义教育法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建构和爱国主义教育法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有效理路。在理念维度,体现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体现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为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在理论维度,从人生真谛、理想信念、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法治体系为内容建构将爱国主义教育法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在理路维度,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课内与课外共同探索爱国主义教育法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理路。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26 合作期刊: 《江苏教育研究》
摘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可使用生活化教育思想与体验式教学策略,改变传统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方式。将生活化情境与问题导入课堂,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生活、思考生活问题。通过设疑激思和互动交流的方式,鼓励学生分析问题并启发其深度思考。利用生活体验作业和综合实践项目等生活化作业与项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将学习成果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