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在上市企业数量众多的子公司中,不乏潜藏着在海外避税天堂或境内税收洼地注册的特殊目的实体,它们往往不被瞩目,而在破产清算时现身。这些特殊目的实体子公司是否真的起到了避税作用? 基于国家税收层面,每家上市公司所成立的特殊目的实体又对税收总额产生怎样的影响?基于此,选取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10-2021年的数据,构建了避税动机下的特殊目的实体、不同避税地的特殊目的实体以及不同特殊目的实体子公司数量占比等变量对企业避税的影响进行探讨。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在避税地成立的特殊目的实体并不有利于企业避税,当企业的特殊目的实体子公司数量达到一定占比,,才能实现有效避税;海外特殊目的实体虽然数量较少,但避税效率要远高于境内特殊目的实体;平均每年每个样本企业通过境内特殊目的实体能够规避约334.41万~387.97万元的企业所得税,而通过海外特殊目的实体能够规避约249.00万~308.80万元的企业所得税。研究结论有助于国家进行反避税活动的政策制定,此外,进一步引导企业在避税动机中“脱虚向实”,促进以真实交易为目的的有效投资。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2008一2018年上市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范围进行精准匹配,研究企业集团通过向其位于开发区内的子公司转移收入,借助子公司所在开发区的财税优惠政策进行避税的行为及其经济效果。研究表明:企业集团通过关联交易向可以享受开发区财税优惠政策的子公司转移了大量收入,虽然降低了集团公司的整体实际税赋,但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在企业绩效方面,公司整体税赋减少并未促进企业投资或提高企业绩效,但提高了公司高管薪酬,增加了股利派发和股票回购。进一步研究发现,开发区完善配套的制度环境能够缓减税收洼地的负面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提高开发区之间政策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减少我国税收流失及提高财税优惠政策的精准性提供了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开发研究》
摘要:我国正值财富动力源转化与代际传承“两期叠加”时期,离岸信托作为一种具有优越的保密性和税务优势的避税工具,已成为高净值人群尤其是上市企业家规避国内税务监管的重要手段。在巨额财富积累与税收规避需求的双重驱动下,离岸信托出现爆发式增长,随之而来的是源源不断的监管难题。以探讨我国离岸信托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其监管问题为主旨,通过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在系统梳理我国离岸信托业务发展及国际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离岸信托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面临的税制缺位、涉税信息交换受阻、监管队伍专业性不足和资本管制滞后、设立监管薄弱等主要挑战,以英、美等国离岸信托监管的部分经验为基础,在完善税制、加强信息交换、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及优化资本管制政策、构建高效监管架构等方面给出一系列可行性建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1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新《证券法》实施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本文从公司避税视角考察新《证券法》实施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证券法》实施后,公司避税程度显著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新《证券法》实施对公司避税的抑制效果不仅受审计质量、媒体关注度以及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影响,还表现出地区市场化水平、公司治理水平以及产权性质方面的异质性。此外,新《证券法》实施对公司避税具有长期影响。本文丰富了新《证券法》实施效果的相关研究,同时为正式制度变迁影响企业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供应链集中度与企业避税之间的关系,以及管理层持股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随着供应链集中度的提高,企业会采取更激进的避税手段,管理层持股则可以发挥激励效应,弱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异质性分析发现:管理层持股的激励作用在非国有企业、由“四大”审计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从外部供应链和内部管理层持股的视角探究影响企业避税的因素,可为企业合理利用供应链关系和股权激励制度以发挥治理作用提供经验参考。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在绿色、共享及可持续新发展理念引领下,ESG(环境、社会及治理)已成为助力企业研发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以2010~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企业ESG表现对研发粉饰行为的监管有效性,结果发现,高质量的企业ESG表现能够显著抑制研发粉饰行为。机制分析表明,ESG表现赋能的研发粉饰治理作用主要通过代理问题缓释和市场监督压力来实现。进一步从研发粉饰的避税动机出发,ESG表现所发挥的研发粉饰治理功能在避税动机较强的企业中更明显;从ESG表现的支撑条件来看,良好的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低碳监管政策有助于ESG表现对研发粉饰治理作用的发挥。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5-02-11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一般反避税条款具有兜底性和开放性,是数字经济时代应对纳税人日趋复杂和隐蔽避税手段的重要武器。但一般反避税条款也是一把双刃剑,其不确定性在给反避税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加大了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保障难度,使一般反避税条款在适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更好地发挥一般反避税条款的反避税功能,需从利益平衡角度出发,以纳税人中心主义为一般反避税条款适用的价值取向,理清避税行为认定标准的关系及判定方式,将税收核定定位为一般反避税调查的辅助手段,并以“谁主张谁举证”为原则构建二元化的证明规则。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4-10-01 合作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选取2007-2017 年上市中央企业集团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内部控制对国企避税的影响作用以及国家审计监督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具有抑制国企避税的治理功能,国家审计监督会显著增强内部控制对国企避税的抑制作用,说明内部控制和国家审计是深入理解国有企业税负水平及其变化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对避税的治理效应在地区税收征管强度小、社会审计质量低和避税激进的国企中更为显著;通过分解内部控制五要素后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对避税的抑制效应集中体现在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两大要素上。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来达到抑制企业避税的治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