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03
摘要:二〇〇八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最新表现形式,其根源依然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私有化之间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根本矛盾。基于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宏观经济和中国乡村建设等背景,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及其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课题提出和中国政府的经验举措,探讨乡村建设承载外部经济危机输入的逻辑演化。面对世界金融资本异常扩张和金融危机频繁化的趋势,中国进入内外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难以预测因素增多的时期,应高度重视乡村产业创新升级、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乡村生态资源变现等途径,积极应对输入型金融危机的侵害,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稳定发展。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26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清晰地阐释。二OO八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最新表现形式,其根源依然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私有化之间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根本矛盾。基于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宏观经济和中国乡村建设等背景,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及其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课题提出和中国政府的经验举措,探讨乡村建设承载外部经济危机输入的逻辑演化。面对世界金融资本异常扩张和金融危机频繁化的趋势,中国进入内外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难以预测因素增多的时期,应高度重视乡村产业创新升级、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乡村生态资源变现等途径,积极应对输入型金融危机的侵害,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稳定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以我国2008一2017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烙印理论”,考察了管理者金融危机经历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的金融危机经历对其所在企业的金融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且该效应在融资约束严重的企业和制度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而在金融危机期间遭受财务困境的企业中受到明显抑制。拓展的研究表明,经历过金融危机的管理者持有金融资产的动机并不单一,但获利动机更强烈。最后文章还发现,管理者的获利动机和管理者自信可能是金融危机经历影响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关键作用机制。文章从企业微观层面拓展了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并对企业管理者经历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基于2001-2016年间日度数据,首先验证了沪深两市个股和指数都存在交易量和波动率之间的正相关。将交易量分解为交易规模和交易次数,发现中国A股市场上交易规模和交易次数各自对波动率具有解释能力。交易规模和交易次数同时作为解释变量时,虽然交易规模在2009年前子样本对波动率不具解释能力,但是2009年后子样本和全样本中对波动率具有解释能力。考虑价格冲击之后,交易次数在全样本和两个子样本中对波动率都具有解释能力,说明中国市场上交易规模和交易次数对波动率的解释能力是并存的。文章证明了交易量和波动率之间的正相关在金融危机期间和平时并无显著差异。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2-27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新兴经济体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快速攀升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恒大等房地产巨头接连在债务市场违约凸显化解企业债务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紧迫性。基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国际比较视角,运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从企业债务规模、增速、部门结构、币种结构多个维度全面分析后危机时代新兴经济体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发展现状、债务过快增长的成因及其对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发现,杠杆率上升既受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际金融监管政策强化、经济增速周期性下降、国内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等宏观因素的影响,又是银行信贷资金的所有制偏好、企业投资回报率偏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效应等微观因素作用的结果。企业杠杆率过快上升不仅影响了新兴经济体金融体系稳定,抑制投资和经济增长,而且还使企业面临流动性、偿付能力、债务展期等风险。为应对中国式企业高杠杆、防范或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建议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完善企业资产重组和破产清算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