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家庭在无风险金融资产和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方面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家庭经济状况是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基础,经济状况越好,家庭进行无风险和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概率越大;年龄对两类金融资产配置均有负向作用;金融素养越高,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可能性越大,且金融素养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明显大于对无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此外,幸福感和身体状况的状态感知将会正向影响无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女性和未婚均会提高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可能性。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8-12 合作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摘要:基于2006-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分析了税负加重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税负加重会促进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行为。这一促进效应对高技术企业和战略激进型企业更为显著,因税负加重而引发的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行为提高了企业金融错配程度和股价崩盘风险。鉴于此,政府应持续释放减税降费红利,助力企业融资纾困,约束企业过度金融化行为,以推动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19 合作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摘要:依据2017年、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运用OLS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考量数字金融素养对农村家庭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素养通过促进农村家庭实现非农就业转移、优化金融资产配置和提高家庭风险抵御能力提升农村家庭经济韧性;数字金融素养对数字乡村发展程度高地区农村家庭、“长尾”农村家庭的经济韧性影响更大。鉴于此,需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普及数字金融知识常态化教育培训等,不断提高数字金融素养,推动农村家庭经济韧性进一步提升。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基于2009一2020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文章考察中美贸易摩擦、企业家精神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关系。研究发现:中美贸易摩擦显著提高了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企业家精神在中美贸易摩擦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产权性质以及是否为出口企业显著调节了企业家精神对中美贸易摩擦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关系的中介作用,即当企业为国有企业或出口企业时,企业家精神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作用减弱。研究揭示了中美贸易摩擦对微观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路径以及中美贸易摩擦下企业家精神对金融资产配置的治理作用,为制定外贸政策、弘扬企业家精神从而抑制企业“脱实向虚”提供了经验证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新金融》
摘要:2023 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2024 年8 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公布了新修订的《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为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强大的金融机构,推动上海乃至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2024 年9 月,由交通银行、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主办的“十五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强大的金融机构建设专题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监管机构、高等院校、金融机构等单位的专家围绕强大的金融机构与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离岸金融与在岸金融、全球资产配置、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为中国新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强大的金融机构建设建言献策。本刊摘编与会专家的讨论发言和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通过全新的技术手段和商业模式影响着传统金融体系,我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亟须数字基建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在实体企业金融化愈演愈烈的经济环境下,以“宽带中国”战略的推进作为外生事件,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讨数字基建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建存在金融化效应,在战略实施当年就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产生影响且持续增强,在通过替换变量、PSM-DID、剔除特殊样本和安慰剂检验后结果仍稳健。影响机制表明,融资约束在数字基建对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数字基建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为金融资产配置提供资金来源。外部环境的调节机制表明,较高的地区市场化水平会促进数字基建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正向影响,但较高的金融监管水平会抑制数字基建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有企业和内控水平较高的企业通过数字基建获取资金的边际效用较低,内外部监管不足会导致管理层和大股东出于投资替代动机提高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因此,要继续加大数字基建投资力度,校正传统金融中存在的信贷资源错配属性;企业应该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有效解决企业金融化背后的委托代理问题;金融监管部门要发挥数字基建的靶向治理作用,监管识别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动机。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06 合作期刊: 《城市学刊》
摘要:利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微观视角探讨数字金融能力对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多样性和配置比重的影响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力能够显著提高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的配置多样性和配置比重。就提高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多样性而言,数字金融能力的作用在城镇居民、东部地区家庭、较高教育水平和较高财富水平的家庭中更加显著;就提高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比重而言,数字金融能力的作用在农民、中西部地区家庭、较低教育水平和较低财富水平的家庭中更加显著。数字金融能力能够通过提升家庭风险偏好以及促进家庭保险配置等路径优化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因此,应注重提升居民数字金融能力水平,普及数字技能和金融知识,加大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缩小“知识鸿沟”“数字鸿沟”,促进家庭参与金融市场。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2016~ 2020 年沪深 A 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增值税并档降率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值税并档降率导致企业金融资产的配置增加,金融资产的投资替代效应增强;在非国有企业、市场化水平较高区域的企业中,增值税并档降率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弱化了增值税并档降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降低作用以及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上述结论可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税收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提供经验证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以2015年末我国实施的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试点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1- -2020年A股地方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对地方国有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抑制了地方国有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规模。区分金融资产类别后研究发现,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显性金融资产规模的抑制效果较明显,但与隐性金融资产配置规模间无明显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力度以及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强度越大时,政府审计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机制分析发现,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通过规范政府干预缩减了地方国有企业显性金融资产配置规模,且在财政压力较大的地区这一抑制效果更为明显。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教育和健康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民工的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通过Probit和Tobit模型来考察教育人力资本和健康人力资本对农民工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并对其内在传导机制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研究发现:教育人力资本和健康人力资本的提升会促进农民工参与风险性金融市场,并增加对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异质性分析表明,教育人力资本和健康人力资本的提升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经济条件较差、教育水平较低地区的农民工参与风险性金融市场的潜力较大;就性别而言,教育人力资本在男性农民工的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中影响更大,而健康人力资本对女性农民工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教育人力资本通过提高农民工的风险偏好和金融素养的方式增加其对风险性资产的配置比例;健康人力资本越高,农民工的风险偏好越强,越倾向于投资风险性金融资产,其财产性收入也因此提高。据此,应加速提升农村地区教育和健康人力资本水平,并优化金融环境,针对农民工的实际需求提供金融服务;农民工自身也要主动学习金融知识,提高金融素养水平,拓展了解金融信息的渠道,提升抗风险能力,不断优化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摘要:基于 2013-2021 年深交所A 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从监督效应和压力效应两种竞争视角,考察机构投资者调研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调研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正向影响。划分金融资产配置结构后发现,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促进企业配置“蓄水池”类金融资产,抑制企业配置“投资替代”类金融资产,这说明机构投资者调研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具有监督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较低、代理成本较高的企业,机构投资者调研对其金融资产配置的监督效应更强;机构投资者调研对金融资产配置的监督效应有助于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对有关部门完善投资者关系管理,借助市场手段改善“脱实向虚”问题提供了可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