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统计与信息论坛》
摘要:为了研究外部风险输人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首先利用全球股票市场的日频交易数据,采用网络关联度模型构建了全球金融风险溢出网络,并基于该网络对中国面临的外部风险输入进行了量化。然后,从传染性的视角出发,从市场、行业和机构的角度测度了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并对外部风险输人和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静态结构和演化动态进行了讨论。最后,采用分位数对分位数方法(Quantile-on-QuantileApproach)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全球金融风险溢出对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在两者不同分位点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在极端分位点上,内外风险的共振较为剧烈,而在较为温和的分位点上,这种共振的强度较弱。基于研究结果,监管部门可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的实时性与有效性,以防范外部风险输人引发的国内风险的共振。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新发展格局下,坚持防范输入性金融风险和化解内生性金融风险并重是维护我国金融稳定的关键,准确识别并测度两类风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本文采用尾部溢出指数分解法测度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内生性金融风险和输入性金融风险水平,厘清了不同经济金融环境下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来源结构。研究发现:第一,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对极端事件十分敏感,当重大金融冲击、贸易摩擦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市场风险明显上升。第二,从风险来源结构来看,输入性金融风险占比大于内生性金融风险,且正常状态下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变化主要由前者主导,而极端状态下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变化主要由后者主导。第三,正常情形下,相较于国际资本市场,国际外汇市场和商品市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输入性金融风险更加显著,但在极端情形下,国际资本市场的输入性金融风险显著提高。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在现代化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各行业和领域都在积极引入前沿、先进的技术开展运营管理,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大数据技术作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对推动社会各行业和领域持续、稳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金融行业作为引领国家经济前行的支柱型行业,能够紧跟时代发展,开始广泛应用大数据技术,为其运营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金融风险管理作为金融企业内部管理的一大难点,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金融风险管理工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大数据时代下企业金融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阐述了大数据及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其次,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下企业金融风险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再次,以银行这类典型的金融企业为切入点,讨论了大数据在企业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几点大数据时代下企业金融风险管理创新策略,旨在为企业金融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保驾护航。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近年来,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成为我国金融工作的关键。现有文献充分探讨了传统货币政策对金融风险的影响,但研究的视角大多局限于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而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基于此,本文对现有的文献成果和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最终选用TVP-VAR模型检验结构型货币政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冲击。研究表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系统性金融风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不同工具的影响特征各异。因此,本文结合研究结果对中央银行合理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提供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03 合作期刊: 《党的文献》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金融环境和发展形势,习近平围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其核心内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重要论断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在注重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加强金融开放和制度创新”。新征程上,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论述,大力建设金融强国,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2-13 合作期刊: 《行政管理改革》
摘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是进一步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应对金融风险挑战、加快金融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实现金融高水平安全的根本保证。基于对我国金融监管形势和问题挑战的整体把握,从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的核心要义、风险挑战、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深度解析全面加强金融监管这一重大金融课题,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更高质量与更高水平的现代金融监管保障。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摘要:文章基于我国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2020 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 估计方法,实证考察杠杆率、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宏观杠杆率、政府部门杠杆率、居民部门杠杆率、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均与金融稳定非线性相关,即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金融部门杠杆率与金融稳定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对上述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当经济增长率较低时,杠杆率的上升会加剧金融不稳定;当经济增长率较高时,杠杆率的上升会降低金融不稳定。据此,文章提出完善宏观杠杆率预警机制、加大部门杠杆率监管力度、统筹结构性调整、制定差异化去杠杆政策、完善金融风险监测机制等政策建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4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将研究型审计应用到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之中,是探索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新思路、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探究研究型审计的内涵及时代价值,并从审计思维角度审视研究型审计的思维体系构成,为其深化应用奠定基础。根据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面临的新变化和现实挑战,探究研究型审计助力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逻辑理路。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微观、中观和宏观逻辑与研究型审计的理念方法相结合,寻求研究型审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实现机制,推动研究型审计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领域的创新应用。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在现代金融体系中,供应链金融作为连接商业银行与企业间的重要桥梁,对促进贸易流转、降低运营成本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探讨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风险控制策略尤为重要。针对现有风险,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风险防范对策,包括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多维度收集企业信息、建立智能风控流程、构建核心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防范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串谋欺诈以及防范第三方物流仓储企业信用风险等,不仅有助于商业银行降低供应链金融服务中的潜在风险,还为整个供应链的稳定运作提供了保障。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19 合作期刊: 《审计研究》
摘要:“类票据”作为供应链金融的创新产品,便捷确权,兼具支付和融资属性,在提升中小企业收款保障及融资可得性、解决实体经济发展中应收账款淤积问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欢迎,但也潜藏着一定的风险隐患,主要表现为宏观监管不足和核心企业自身管理薄弱。审计作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推动供应链“类票据”规范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供应链金融的宏观决策部署落实见效,价值取向是兼顾安全与效率。审计要发挥建设性作用,从推动供应链“类票据”业务规范发展的角度,关注国家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揭示“类票据”业务发展的风险隐患,从修订票据法、明确监管主体、引入监管沙盒模式、出台行业标准等方面提出审计建议,促进完善宏观监管体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基于TVP-SV-SVAR模型,分析六个不同金融子市场风险对实体经济的实时冲击效应,结合时变脉冲响应方法构建了动态权重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数,并区分高低风险状态探讨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部门、股票市场和外部金融市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贡献较大;基于对实体经济冲击视角的动态权重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数与样本期内实际金融经济事件的发展趋势一致;不同状态下系统性金融风险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不同:短期来看,高风险点系统性金融风险抑制经济增长,低风险点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增长;长期来看,系统性金融风险在高低状态下对经济增长均有负向冲击效应。研究结论对于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宏观审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已成为我国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以2009一2022年国内43家上市地方性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从预售交易比例与预售交易门槛两个方面度量各城市商品房预售交易水平,探究商业银行所在城市的商品房预售交易对其信用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商品房预售交易会提高房地产企业贷款、建筑企业贷款与个人购房贷款的违约率,导致当地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上升。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影响渠道方面,商品房预售交易通过提高房地产企业杠杆率、恶化建筑企业资金周转率以及降低期房竣工率来影响信贷资产质量,提升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加强对房地产企业信货业务的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缓解商品房预售交易对其风险承担的不利影响。同时,政府主导的预售资金提取监管与合理的房价水平均能够减弱商品房预售交易带来的信用风险。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商业银行与监管部门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提供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暴发重创全球实体经济世界各地金融市场也出现异常剧烈波动。在全球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A 股与全球股市的联系日益紧密。新冠疫情的暴发呈现区域不对称性与时间不同步性,文章采用DCCMGARCH和TVP-SV-VAR 两个时变系数模型,分析2020 年1 月-2022 年4 月的中美股市联动效应。研究发现,中美股市联动存在显著时变特征,且在疫情初期双向风险溢出较强;中国暴发疫情时期,中美股市出现反向挂钩,而在美国暴发疫情时期,中美股市正向响应;港股和离岸人民币市场有助于防范国际金融市场风险输入。在后危机时代,突发公共危机依然有暴发的可能性。因而,我国在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开放中,需始终秉持宏观审慎的原则,防范外部风险输入。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2-21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研究是金融风险预警领域的重要课题,积极对区域金融风险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有助于各区域有效识别和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维护区域经济的平稳运行。本文从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和预警模型建立三个方面,对现有关于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未来研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8-12 合作期刊: 《新金融》
摘要:打造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金融强国之“强”,既是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之“强”,也体现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之“强”。以此为导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始终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利用上海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基础,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未来发展中,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积极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推动离岸金融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循序渐进加强离岸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强化金融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开发和跨境互联互通建设,以此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水平并向更高能级的国际金融中心迈进。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文章运用2011-2020 年30 个省份面板数据,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数字普惠金融之间的关系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三大维度影响作用有所差别,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影响作用显著为正,而使用深度作用效果并不显著。检验影响机制后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改善地区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对传统金融形成有效补充、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水平三条途径显著提高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发展不平衡现象不断加剧,越来越多具有融资优势的企业为追逐高收益,通过委托贷款、委托理财、民间借贷和购买各类影子信贷产品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资金。非金融企业已成为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一个重要参与主体,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趋势明显。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使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的联动性加强。针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业务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高维特征,本文引入最小绝对值压缩和选择算子(LASSO)方法,并将其应用到高维VAR模型中,利用滚动回归方法构建非金融行业与金融机构间的风险关联网络,并从总体、行业门类与行业大类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以探究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跨部门传染特征。研究发现,我国非金融行业与金融机构总体风险关联水平呈阶段性变化,且在风险集聚时期会出现显著上升;非金融行业门类与金融机构间都存在一定的聚集效应,房地产业是非金融行业门类与金融机构风险传染的主要路径之一;银行业系统中的重要性银行一般都是风险净溢入单位,证券业一般是风险净溢出单位,保险业一般是风险净溢入单位;非金融企业从事影子银行业务会挤出实体投资,并通过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联动性,提高其对金融机构的风险净溢出效应,从而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为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应从顶层设计有效的监管制度。具体而言,一是关注非金融行业的风险溢出情况,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二是加强对非金融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
摘要:当前,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理论价值认识不足,逻辑体系欠缺。立法文件对金融消费者概念存在局限,未明确法律地位、定义,保护条款概括抽象,规范位阶较低。金融消费者保护专门立法推进缓慢,多依赖金融监管规定。各级法院对金融消费者保护价值认识程度参差不齐,有待从个案认可向普遍承认转变。我国应当吸收域外经验教训,从消费者、公平正义、行业经营、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发展五个层面系统认识金融消费者保护的价值内涵,具体来说就是:提振金融消费信心的基本前提,实现金融公平正义的必要方式,保障金融业稳健经营的关键因素,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发挥金融助推国民经济发展作用的制度保障。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我国数字金融强国,离不开数字金融监管。如何对创新特性数字金融进行有效监管,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也是对我国金融监管提出的重大挑战。本文基于数字金融监管的本土实践,借鉴域外有益的监管经验,在厘清数字金融监管法律逻辑的基础上,围绕构建全新的数字监管框架,针对我国数字金融监管存在的困境,提出构建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制度、革新传统的监管方式、搭建数字监管平台、完善细化“监管沙盒”制度与消费者保护法规等数字金融监管创新路径,促进数字金融创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9-27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果。在风险预测方面,腾讯金融、JPMorgan Chase等金融机构广泛应用于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对市场、行业和客户数据的深度挖掘,实现更加准确、实时的风险评估。在风险评估和欺诈检测方面,招商银行等国内外金融机构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风险评估的智能化和精准化,同时成功提高了对客户信用风险的判断准确度,并有效提高了欺诈检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本文阐述了人工智能在金融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情况,并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在金融风险控制中的应用趋势,以及其在金融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挑战,据此提出人工智能在金融风险控制中的预防措施,以供行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