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短陌是中国古代金属货币流通领域内的常见现象,尤以宋金最盛。可处在同时期的辽代却没有短陌的明确记载。从机制成因而言,辽代大致满足宋金局部钱荒与通货膨胀、多种货币差异、赋税货币化和百姓投机等基本条件,但官方层面却从未对短陌有明确规定。尽管在布帛为通货的交易体系中,辽代民间可能存在小规模短陌现象,但却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起步晚等特征。辽代短陌刚刚出现萌芽便随国家的灭亡而被扼杀。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在嘉庆时期民间日常交易中,铜钱依然是最重要、最广泛的交易通货。就全国而言,百姓日常使用铜钱和白银的频率约为7:3,即有70%的交易用到铜钱,30%的交易用到白银;在北方这一比例约为6:1,在南方约为2:1。高钱区与低银区、中钱区与中银区、低钱区与高银区基本对应,大体按照自北向南的序次分布,表明自北向南行钱频率呈现阶梯式下降,行银频率则呈现阶梯式上升。在北方的高钱区,几乎所有的交易都会使用铜钱,但行银频率非常之低,有数个省份甚至不足3%;而在华南和西南的高银区,行钱频率会降至50%左右甚至不足30%,而该地区的平均行银频率超过60%。这种南北银钱行用格局主要受到货币供给的影响。高银区又可分为银元区和银两区,前者包括福建、广东,后者包括广西、贵州和云南;江浙地区使用银元的频率并不高。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发布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宋会要辑稿》中选录的乾道六年二月五日南宋臣僚《奏议》的文字,记载了南宋初发行东南会子后,钱荒加剧,银产增加,但宋廷府库中既缺钱又缺银的问题。臣僚认为一旦战事发生,纸币难行,以银代钱,无往不可。建议宋廷未雨绸缪,设专库增贮银两,以备战时之需。《奏议》提出的建议得到了孝宗认可并付诸实施。这从一个侧面具体反映了南宋初年白银货币化实现的程度,并对银两货币地位的提升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