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亦或消费主义:基于奶茶“黄牛”的一项思考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1-26

    摘要:人们对当代社会中涌现出的新消费模式及其符号意义等相关议题的理解并不一致。本文以“奶茶‘黄牛’”现象为例,藉由对消费概念的社会学演变分析指出,相比归纳—演绎逻辑下作为“社会事实”的消费,消费更应被界定为嵌入情境的事实和符号的联合,并在当代社会发挥着社会化过程之形式的作用。此外,以负面印象凸显出的奶茶“黄牛”固然存在,但污名化的状况也同时存在。对此,应在场景性之上重新回到我们所置身的现实世界,借助反思展开实践,又在实践中进行反思。

  • 泛娱乐化环境下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教育与教学研究》

    摘要: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重点和实践难点。在网络媒介技术、商业资本以及不良社会思潮的强势裹挟下,泛娱乐化现象衍生为时代景观,影响和改变着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泛娱乐化环境下,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面临诸多现实困境:课堂教学娱乐因子的不当嵌入,削弱课堂教育的中心地位;资本逻辑驱动的娱乐价值异化,侵蚀青年的价值信仰高地;西方不良娱乐思潮的肆意涌动,动摇理想信念教育的根基;网络空间营造的娱乐狂欢假象,消解理想信念教育的精神依托。为有效化解育人实践中娱乐因子突破应有边界、干扰价值选择等现象,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协同效应,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以泛娱乐化环境为研究视角,发挥教育“把关人”作用,建立健全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拓展主流价值宣传阵地;强化主流价值观引领,夯实社会成员理想信念认同基础;提升青年网络媒介素养,发掘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动力,从而构建整体优化框架,实现泛娱乐化环境下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性发展。

  • 网络符号消费下数字化生存的逻辑及反思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11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作为网络智能时代新的消费趋势,网络符号消费具有不同于传统消费的独特机理,即符号价值的主导、虚拟化与无限延展以及资本逻辑的驱动.作为数字生态圈的前沿参与者,青年群体通过符号消费在网络空间建立“虚拟自我”,并将这一符号化的自我作为数字化生存的重要展示维度.在此过程中,符号不仅成为表达个性的媒介,而且异化为一种资本积累工具,其内在的社会文化价值逐渐被市场化、商业化的逻辑所驱动和重塑,使青年用户陷入虚拟与现实的断裂、数字权力的反噬、价值共识的解构以及身份区隔的加剧等数字化生存困境.对此,应从重建身份认同的桥梁、平衡平台用户权力、倡导文化多元共生以及打破标签桎梏等维度重塑健康的网络消费文化,促使青年群体在数字时代实现自由的复归.

  • 中国婚育文化的形成与传播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3-31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青年群体是婚育主体,青年群体的婚育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婚育文化的基本情况。研究青年群体婚育文化的形成与传播机制,有助于构建新时代婚育文化,积极应对低生育率挑战。从宏微观两个层面来看,婚育文化涵盖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婚育观念、婚育行为四个要素。当代青年群体的婚育文化既有遵守和沿循,也有叛逆和创新。根据文化演变理论,青年群体婚育文化受环境变化、代际传承和社会互动三种因素影响,呈现“认同一模仿一扩散”或“反对一创新一传播”两条路径。新时代婚育文化建设要高度重视青年群体婚育文化传承与叛逆的杂颗特性,家庭在塑造青年群体婚育文化中的作用,以及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对青年群体婚育文化的影响。

  • 压力与抑制:青年“躺平”的压力过程解释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摘要]从青年群体的生活出发,以日常压力事件为起点,探寻在面对学业、人际交往与家庭压力时青年如何调节情绪,分析青年“躺平”心态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压力会使青年群体采取情绪应对策略,如何应对取决于压力的类型;青年在应对压力的过程中向社会支持网寻求帮助具有积极意义,支持效果与支持网的维度、强度与功能有关;但社会支持网仅对人际交往压力与“躺平”心态的关系有较明显的调节作用。此外,性别、年龄与城乡区域因素均调节了压力与“躺平”之间的关系。因此,需结合青年群体的压力类型剖析其情绪抑制状态,避免过度解读“躺平”,同时提升青年群体的人际交往能力,重点疏解女性、农村和高中阶段青年的压力,强化社会支持网的工具性支持功能。

  • 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服务质量对购后行为的影响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是消费品下乡的重要渠道,对满足农民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8~35岁的青年人群为研究对象,基于SERVPERF模型、LSQ模型及S-O-R模型,研究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服务质量对青年群体购后行为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1)便利性、服务态度及经济性正向影响消费者物流服务质量满意度;(2)物流服务满意度正向影响购后行为;(3)物流服务满意度在便利性和重复购买之间及便利性和口碑评价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物流服务满意度在服务态度和口碑评价之间及服务态度和重复购买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