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5-02-17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 1865 年,马奈在马德里的普拉多美术馆看到委拉斯开兹名作《伊索》和《迈尼普斯》,大为震撼。受这对“哲人”启发,马奈愈加坚定了自己的艺术抱负——将艺术的历史传统与当代生活紧密结合。回到巴黎,马奈一鼓作气画成“三哲”,加上之前的一幅《饮苦艾酒的人》,凑成一组,卖给了艺术经销商。这些真人大小的作品描绘的都是 19 世纪中叶巴黎市民眼中衣冠不整的边缘人或乞丐。马奈借用了委拉斯开兹的形式,并将其改编成了现代版本的“哲人”。
分类: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摘要:T.J.克拉克在《现代生活的画像》的《奥林匹亚的选择》一章中,在分析《奥林匹亚》让公众震惊、让批评家愤怒的原因时指出,这幅画中的裸女背离和颠覆了传统的祼女画惯例和形象,这种背离暗示了《奥林匹亚》的先锋性,它是对现成流行符码、艺术惯例和社会观念的颠覆与拒绝。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4-12-31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摘要:在《现代生活的画像》中,T.J.克拉克将奥斯曼巴黎改造和商业资本主义的突飞猛进作为“景观”的大背景,描述19世纪下半叶小资产阶级在社会上的兴起及其对生活方式、审美兴趣的特殊追求,从而揭示马奈画作的复杂性、暧昧性。在他看来,马奈及其追随者的绘画,正是景观社会意识形态的表征和后果:视觉空间的平面性,对社会阶级的不充分或含糊的再现。《现代生活的画像》以马奈四幅画为论述对象,并向它们对应的城市生活显示出了“景观”从公共场所向私人场所、向日常生活世界侵袭的过程:城市街道—展览馆—郊区—咖啡馆。克拉克认为,现代性的神话正是景观侵入社会方方面面、侵入日常生活世界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