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摘要:降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对促进市场稳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7-2023年A股非金融业企业为样本,实证探究了高管薪酬差距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异质性影响与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在不同薪酬参照下的效应差异。研究发现,高管薪酬差距能够显著抑制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高战略差异度、低机构投资者持股以及劳动力密集型组的企业中,高管薪酬差距对债务违约风险的抑制效应更加显著;机制检验表明,高管薪酬差距能够发挥治理效应与信息效应,即提高管理效率与信息透明度,进而抑制债务违约风险;拓展性分析发现,较高的薪酬参照效应会阻碍高管薪酬差距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抑制作用。文章结论为治理企业债务违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了决策参考。

    同行评议状态: 评论中 评论中 评论中
  • 大气污染的大数据测度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大数据治理创新了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模式。现有文献尚未聚焦于该模式总体效应评价研究。通过提出大数据治理理论分析逻辑,并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给出其总体效应的测度。研究表明,“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试点”政策实施,显著降低试点城市AQI和PM2.5、PMo、O3等污染物排放浓度,稳健性检验支持该结论。另外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城市的大数据治理效应更为显著,中部的AQI和PM2.5抑制效应大于东部,中西部对PMno浓度和O3浓度的抑制效应不明显;同时非资源型城市的治理效应强于资源型城市,治理需加大差异化应对。机制分析反映,大数据治理试点政策显著提高了当地政府的科学决策和监管能力,但公众参与效应相对有限。研究结论具有推动我国环境大数据治理的参考价值。

  • 金融科技与企业ESG表现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18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提升企业的ESG 表现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 ~ 2021 年沪深A 股上市企业数据,利用文本挖掘法构建金融科技指数探究金融科技对企业ESG 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ESG 表现,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具有资源效应、治理效应以及信息效应,能够通过促进信贷资源获取、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信息透明度来提升企业的ESG 表现,且媒体关注与金融科技对企业ESG 表现的提升具有替代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金融科技对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法治化水平较高、金融监管较强地区的企业以及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的ESG 表现提升作用更为显著。

  • 民营企业“反向混改”与审计意见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利用2008—2020年A股非金融类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同时以前十大股东中国有股东的持股比例及其是否超过10%度量反向混改,进而检验反向混改对审计师出具非标意见的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向混改可以显著降低公司收到非标审计意见的可能。机制性检验表明,反向混改部分地通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经营风险来降低审计师出具非标意见的倾向。异质性检验表明,反向混改对审计意见的负向影响仅存在于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所在地区法治环境差及事务所的客户重要性低情况下。此外,反向混改对审计意见的影响主要来自非金融国有机构持股。这一研究不仅可以从审计意见的角度拓展反向混改经济后果的文献,而且可以加深对所有权结构与审计师决策之间关系的理解。

  • 员工持股计划中的代理问题与优化路径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会计之友》

    摘要:【摘 要】 文章以格力电器员工持股计划为例,分析中小股东就该计划存在的代理问题与上市公司进行互动的情况和动因、效果和机制。研究发现:(1)员工持股计划的风险—收益不对称问题衍生出管理层—中小股东代理矛盾,信息不对称使矛盾加剧,引发中小股东通过互动行权。(2)中小股东通过网络发声和股东大会投票两个主要互动渠道发挥了对公司管理层的反馈和监督作用,从而实现信息不对称缓解、市值管理完善和方案决策优化的治理效应。文章丰富了员工持股计划存在问题与优化路径的研究,为中国情境下员工持股计划如何更好地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提供了参考。

  • 耐心资本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会计之友》

    摘要:耐心资本作为一种长期愿景资本,在提升企业ESG表现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以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耐心资本对企业ESG表现的潜在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耐心资本对企业ESG表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机制检验发现,耐心资本可以发挥资源效应和治理效应,即耐心资本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抑制大股东私利行为,进而提高企业ESG表现。在异质性分析中,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高科技企业以及衰退期企业中耐心资本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对于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因素和外部机制探讨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同时为企业提升ESG表现提供了参考。

  • 国有资本参股与民营企业杠杆操纵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面对金融市场环境变化和经济下行压力,我国企业存在采用会计手段进行隐性杠杆操纵的问题。本文以2007~2022年我国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探究国有资本参股对杠杆操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资本参股能够有效抑制民营企业杠杆操纵,且国有资本参股主要通过发挥资源效应、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抑制民营企业杠杆操纵;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杠杆操纵的抑制作用在审计质量较低、媒体关注度较低、供应链集中度较高和处于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 连锁股东与公司现金股利分配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1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以 2008 ~ 2021 年我国沪深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连锁股东对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连锁股东的存在显著提高了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水平。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连锁股东的存在发挥了治理协同作用,从而促进了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提升,这一作用体现在连锁股东具有的资源效应和监督治理效应增强了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意愿和分配能力。进一步分析表明,连锁股东对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提升作用在红利税改革后更为明显,且连锁股东的存在并未导致公司超额分红。本文不仅为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影响因素提供了来自连锁股东视角的新证据,而且对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中连锁股东到底是发挥治理协同效应还是竞争合谋效应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对实践中如何更好发挥大股东的作用具有借鉴意义。

  •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ESG 表现:“强化治理”还是“利益侵占”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11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近年来上市公司“无股不押”的现象与利用股权质押进行掏空的乱象频现,引发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风险的担忧。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目的都是攫取上市公司财富吗?本文以 2010 ~ 2020 年我国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企业ESG 表现的视角出发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可能存在的“强化治理”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研究发现:出于强化治理动机,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企业ESG 表现会提升,且上述结论存在较强的稳健性。中介机制检验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通过提升企业信息披露质量、降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来强化对企业的治理,从而促进企业ESG 表现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国有企业与未聘请国际“四大”审计的企业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更有动机发挥治理效应,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从而提升企业ESG 表现。本文发现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期具有强化公司治理的动机,为股权质押主题研究文献提供了ESG 背景下的实证证据,对于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理解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行为动机与理解ESG 表现如何推动企业治理的完善具有启示意义。

  •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杠杆操纵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以2012~2021年非金融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针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杠杆操纵的影响进行探究,并进一步进行异质性、影响机制以及经济后果分析。主回归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抑制企业杠杆操纵,且在替换变量及控制内生性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稳定型机构投资者、高管理者能力、低融资能力以及高分析师关注度组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杠杆操纵的抑制效应更显著;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发挥信息效应、资源效应以及治理效应进而抑制企业杠杆操纵,即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缓解融资困境以及降低企业内部代理冲突的方式抑制企业杠杆操纵;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杠杆操纵的抑制作用有助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顺利实施。

  •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管理层动机与企业环境治理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20 合作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具有独特人格化烙印的生态治理手段。文章将2015一2017年全国范围内正式开展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作为外生冲击事件,结合重污染企业的环境治理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基于管理层动机的视角考察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重污染企业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具有积极的环境治理效应,表现为离任审计促进了企业环保总投入的提升,且环境治理效应具有持续性。进一步研究发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通过影响管理层动机进而影响企业环境治理行为的选择,表现为在审计试点政策影响下,管理层基于长期转型动机推动了企业资产类环保投入水平的提升。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环境治理效应主要集中在政府干预较强的地区以及内部控制质量较低、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环境治理行为均受到审计试点政策的影响,但是试点政策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可能更具持续性。

  • 数字化税收征管与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基于“金税三期”的准自然实验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投融资期限错配容易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会加剧金融系统性风险。本文基于“金税三期”的准自然实验,采用 2010 ~ 2021 年沪深 A 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数字化税收征管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化税收征管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且其通过减轻企业的融资约束发挥“桥梁效应”,以及缓解企业的双重代理问题发挥“治理效应”,进而降低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税收征管政策的溢出效应在抵押担保能力较弱、分析师关注度较低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 非国有股东治理、绿色金融与企业ESG表现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摘要:基于2011-2021 年中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考察非国有股东治理对企业ESG 表现的影响和绿色金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有助于提升企业ESG表现,地区绿色金融发展进一步强化非国有股东治理对企业 ESG 表现的促进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股东参与度高、有机构投资者参与以及中央国有企业中非国有股东治理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效应更加明显,且绿色金融的调节效应也得到强化;机制检验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通过治理效应、绿色创新效应和市场信号效应等途径提高企业ESG表现。研究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治理抑或挤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降污效用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对降低当地环境污染有重要作用,但其降污作用是来自审计产生的治理效应?还是对当地污染的挤出效应?在全面推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之际,不同答案对于如何更有效开展审计工作有重要影响。通过手工整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数据,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等实证方法,深入探讨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降污作用的问题后发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能够降低当地环境污染,其降污作用并非来自审计驱动的挤出效应,而是审计产生的治理效应,这一观点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治理效应具有一定的衰减性,审计驱动污染挤出效应尽管不显著,但仍值得警惕。源于审计监督的溢出效应,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还会降低周边地区污染。因此,提出构建符合地方特点、基于污染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增强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审计预期,降低转移污染的机会主义行为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