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随着其批判理论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而逐渐深入和丰富,总体经历了颠倒逻辑、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三个阶段。如果说“颠倒逻辑”以宗教为对象揭示了意识形态的现实颠倒和自身异化,那么“生产逻辑”则回答了“颠倒的世界意识”如何从“颠倒的世界”本身的历史中生长起来。因此,当马克思转换到通过分析“资本逻辑”来批判拜物教时,他实际上是在借助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支配体系所作的“人体解剖”,考察意识形态的颠倒机制、生产过程和运行规律,指明“个人现在受抽象统治”以及破除这种统治的解放信念和现实条件,从而将其意识形态概念提升到世界历史高度
[V1] | 2024-05-07 17:29:35 | PSSXiv:202405.00067V1 | 下载全文 |
1. 以系统观念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本质要求与实践路径 | 2025-04-26 |
2. 数字技术赋能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空间向度 | 2025-04-26 |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 | 2025-04-26 |
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知升华 | 2025-04-26 |
5. 历史认知视域下强化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路径研究 | 2025-04-26 |